伍子胥逃奔到吴国之后,与当年的太子建安分守纪,躬耕于田地之间,表面上看,有点怡然自得。
但伍子胥身上背负着血海深仇,父兄之惨死,让他无时不刻的记挂在心头。
狂风暴力来临之前,空气是安静的,沉闷得令人发慌。武侠小说中,有些高手会对这种情况做出预判,那是传说中的杀气,那是官场上说的城府。
心如惊雷而面如平湖者,说的便是伍子胥这样的人。
1.两个女人打架,挑动两国大战
伍子胥到吴国的时候,吴王僚才刚即位,他是一个不错的人,但作为君主来讲,好人面对野心家,通常下场不太好。所以农村说,好人不得好报。
那年,公子光作为将军,统领吴国军事大权,位高权重。
伍子胥机缘巧合下,和公子光关系走得近,通过这层关系,吴王召见了他,二人相谈甚欢。伍子胥接近吴国的一把手,自然有着他的目的,他希望逐渐取得王的信任,然后以倾国之力,报血海深仇,杀向楚国,活捉楚王。但这个事,急不得。
急不得,就沉住性子,一步步实施他的计划。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地盘相当大的楚国与经济相对富裕的吴国,有接壤之地。楚的边城叫钟离,其和吴国的边城,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个区域的老百姓都善于养蚕。
楚人和吴人,经常会因为争抢桑叶问题大打出手,某次楚国一名女子和吴国一个采桑女,就因为这个打了起来,并且后来卷入的其他村民愈演愈烈,群架演变成了边界冲突,百姓之间的私斗最后成了边界政治事件。
两国开战。
伍子胥投靠的公子光作为吴国的军事主帅,有着一定的能力和野心,他带兵讨伐楚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楚国的钟离等地,凯旋而归。
伍子胥劝吴王僚说,可以再派公子光去,可以一战攻成,打败楚国,占领其城池。
2.躬耕于田野
而公子哥得知后,就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父兄,皆为楚王所杀,如此殚精竭虑的为我们谋划,其实是想借吴国全国之力,为他报私仇罢了!“
私仇,确实有,伍子胥也确实曾发下誓言,杀父兄之仇,不共戴天!
但他此时是在吴国做事,吃的是吴国的粮食,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领吴王发的薪水。但伍子胥天纵之才,不会因为一点眼前的利益,而影响长远的计划。他的建议,往往是根据综合情况慎重考虑而定。
那公子光拒绝伍子胥的提议,一定程度上或许他是真的讨厌自己被伍子胥当枪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要保存实力,为将来自己的计划做打算。
这个计划,就是他谋朝篡位的野心!
伍子胥此时已经看出来公子光的野心,但他不能明说,毕竟人家是一家人,就算牵涉的家国天下,若公子光没有做这件事,他如果到吴王僚那说出来,到时候公子光反咬一口,伍子胥将里外不是人。说不定,在吴国也将再无立锥之地。
于是伍子胥辞职回家种地,闲来垂钓碧溪上。
欢迎朋友们关注我@旧人新说
和@新语说古今
看更多精彩历史小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