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首要任务就是备好课,而对文本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语文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今天听了莫国夫老师的报告,让我对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认识。
最为小学语文老师,眼界一定要高,这种“高”,是向高起点看起,即将实施的部编本教材,其实就是要求每一位老师从四个方面去备课: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基于语文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课堂,要求老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何提取信息?如何分析信息?如何解析信息?如何表达信息?如何从中掌握文本理解的路径与方法?这些都要交给学生方法,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轻松的学习!
语言表达习得,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如何规范语言表达,获得优质语言积累,丰富语言表达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质量去做细致的要求。
其实教师如何读懂文本表达密码是文本自主学习的关键,一个好故事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我们必须找出最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那种,最接近文本真实面目的那一种,陆机曾在《文赋》中提到“因枝而振叶,沿波而讨源。”
好的语文素养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不定时的推荐一些好书!
新课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的重视性已经提上日程,改变了过去文学性文本一统天下的局面。
文本解读的有许多路径,从语言现象的特殊性与陌生化开始,从语言形式去探究文本内容,从文体读懂文本本,从整体入手读懂语句的表达,从学生角度预测核心问题以及阅读受阻等问题,这些都是在语文教师的备课中!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基于语文学科本质的学习内容的架构进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原初阅读体验——
什么是学生,一读就懂的?
什么是学生一读不懂的?
什么是学生以为懂,而事实上并不懂的?
作为语文深度学习,教师一定要有整体展望,从教语文到用语文育人,让学生的学情引领语文课堂教学,倾听比表达更重要,语文课堂的社会关系是课堂第一生产力,以慢求快,预防加深学习,语文学习关键事件的背后是学生认知的世界,语文学科本质的落实关键在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语文课例研究需从经验走向实证,让语文穿越生命,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