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从锦绣潇湘来到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参加“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高中语文国培”的培训。
开班仪式上,班主任——浙江师范大学的蔡伟教授介绍他精心从文学的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作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个角度设计,聘请了著名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专家型的教师给我们授课,我意识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个有着先进理念、专业规范的培训团队。
在恬静的初阳湖畔聆听专家心声,在黛绿的尖峰山下探寻教学智慧。十天的饕餮大餐,唇齿留香。
课后,静下心来,默默行走在景色宜人的浙师大校园里。看着静谧的林荫道上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学子,聆听着瑟瑟秋风中树木的轻轻吟唱,我问自己:十天,你从浙江师范大学带走什么?十天国培,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占据多大的空间、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们从教育一线来,每天触目所及的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辛劳,前辈同仁在执教路上艰苦的跋涉。我们追逐着教育的理想,渴盼着教育的秋天。我们怀揣着希冀和期盼而来,渴盼在浙师大的校园里,在国培的春风里化解心中的疑惑,再一次开启理想的大门。
暂时抛开世俗的繁杂,沉下心来,再做一回学生。虔诚地学习,认真地思考,聆听专家的指导,享受智慧的碰撞。十天,我们从浙师大带走的不仅有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还有创新的思维及脚踏实地课堂实践的宝贵经验。
湖南师范大学张良田教授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培育》讲座让我们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新认识。
西南大学的 荣维东教授,则为我们带来了写作理论的熏陶。他首先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出讲起,将现在的作文范式概括为交际语境写作。他梳理了从古至今、由中到外的作文考试历程,将其从理论上分为三个阶段: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后过程写作。接着他谈论了高考作文现状及发展脉络、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及应对策略等问题,最后表达了对于高考命题作文的思考。我们长期和中学生打交道,奋战在教学一线,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将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结合,并在教学中适时融入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掌控智慧课堂,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正如河北衡水中学的信金焕导师所说,作为语文教师既要仰望天空,在云端歌唱;也要脚踏实地,贴地行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嘉兴元济高级中学的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语文特级教师徐桦君老师多年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他对高考作文命题有独到研究,对作文教学有一套细致实用的好方法。他讲究作文指导的方法。他的讲座引领我们了解高考作文命题倾向和导向,并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作文升格的几种方法。经过徐老师指导,修改后的学生作文立刻提升档次,指导效果立竿见影。他的《新课标背景下的考场高分作文写作指导》的讲座中规律研究和方法指导并重,对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徐老师朴实、亲切,平易近人。他的课简洁却深刻,让我们这些学员如沐春风。
浙师大郑逸农教授的《非指示性理念下的写作教学》指出语文学科的非指示性教学主要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背诵积累语料、通过表达训练语用,并简介了他的作文指导方法和学习语文的策略。郑教授的讲座直指现代教育的各种弊端,从而提出解决的办法:科学引导、自主实践,从容自在地让学生自由地生长。
除了学习高深的理论知识,聆听名师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外,我们还领略了浙派名师和领航导师的示范课风采。教学示范课设计为模拟教学和常规教学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的模拟教学,由浙师大的教育硕士担负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配合名师的课堂授课;常规教学,在鲁迅中学进行,由高一学生承担学习任务。第二环节常规教学与柯桥区的语文教学活动结合进行。五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紧扣此次国培的主题——“有效的作文教学”展开。他们的课堂充满了创意,重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畏难情绪,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陈智峰老师的关于比喻的精巧的教学设计,王荣的巧妙的教学切入角度,吴巧阳老师的辩论课堂,师生交流互动;李莉循循善诱;蔡森的点拨启发,彰显出名师的功力。五节教学示范课各有所长,引发了我们对于语文教学要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一问题的思考。
可亲可敬、接地气的班主任蔡伟老师也是浙江省的特级教师。他倡导艺术化语文教学。他的《全互动的作文教学模式》,师生同台竞技,妙趣横生,课堂气氛热烈,激发了大家创作诗歌的积极性,挖掘了大家的创作的潜力,让人惊喜不断。蔡老师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强烈的吸引着我们。
无独有偶,东阳中学的诗人、作家陈益林老师也是我们的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从繁杂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吟诗作赋,寄情花香树影,闲情偶寄。陈老师已经出版多部诗集和散文集。他的讲座《以写促教教更优》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善于阅读、会写作的语文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更灵动活泼。
“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几个孤独的灵魂,注视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光亮在嘈杂与浮躁中,独守灵魂里默默的一份宁静,表达生命的真诚与美。”这是人们对教育家的赞美诗。
“教育就是教人、教己,不能教自己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语文老师要教人怎么说真话(人话)。任何人都是井底之蛙,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地从小井口的井里跳出来,进入一个更大井口的井里;一生的奋斗难逃视野的局限,但我们要尽量让头上的井口宽一点。”耄耋之年的杰出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敦敦教诲回响在耳边,提醒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颗虚心,不自大,不妄言,谦虚谨慎,不断成长。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先生在语文教育的领域辛勤耕耘,育人无数,年逾古稀,仍不辍笔耕。
钦佩崇敬之余,对比自身,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人到中年,却已慢慢有了职业倦怠。天天重复的工作,让我不再有写作灵感,天天沉溺在日常琐事里,渐渐丢弃了阅读、写作,离文学梦想和教育理想渐行渐远。
静下心学习,思想得到洗礼,我再次认识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当代教育需要我们重新出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静下心来,让语文回归本真。让语文课堂里的学生真正自主并成为主体,静静地看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与同学、与老师静静地研讨,悄悄地对话,在文学这一神圣的殿堂里,在静谧的情境里,文学的素养如随风潜入的春夜细雨,在缓缓滋润着孩子们的心房,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芽儿在悄然潜滋暗长。
静静地学习,静静地修炼自己的内功,静静地成长:读书作文;静静地研文备课,独立思考;在课堂中让孩子自由阅读思索的同时把自己“指导”的角色演绎成本真、朴素、从容、专业的智者。从语文学习规律入手,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教学相长。教师在自己专业成长的同时,和学生们一块享受他们成长的喜怒哀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需要爱心与呵护,也需要精心等待。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教师细致引导,学生慢慢体味、细心感悟。我们要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与时间,,在一次又一次倾心交流后,使学生感到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感受教师的真诚、真善与真爱,用爱和智慧引领学生的成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从浮躁中淡定下来,从喧嚣中平静下来,从激进中冷静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书,提升文化素养,营造出书香课堂、书香校园。这样的校园,这样的氛围,不正是你我所要追求的愿景吗? 静心学习,静静成长,静待花开!
开班典礼 可亲可敬的班主任蔡老师 王尚文教授 王尚文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蔡伟教授 信金焕导师 徐桦君特级教师 徐桦君特级教师 徐桦君特级教师 徐桦君特级教师 陈益林老师 陈益林老师 陈益林老师 陈益林老师 陈益林老师 郑逸农教授 郑逸农教授 郑逸农教授 张良田教授 张良田教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