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撞个满怀,充满期待的大学四年就这样不经意地拉开了序幕,不管是主动选择的,还是被动选择的,到这样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开启大学生活,是必须要面对的,也是必须要承受的,尽管有人失落、有人懊恼、有人庆幸、有人淡然,但终究是高考这一指挥棒,终究是你高中学习的阶段性的效果。
比不上985、211,比谈不上双一流,普通二本院校里的我们,究竟要怎样读好大学?
学校定位不一样,学生的出路也不一样,把人才培养方案好好研读一下,找找自己的清晰定位在哪里?是成为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还是成为具备初步科研素养的理论型人才,看似遥不可及的定位其实从大一开始已经打下基础了。
换掉帽子,读研成为一部分同学的目标。
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弥补一下高考的遗憾,也可以证明一下普通二本学生的潜力。但这也是一件难事,需要一如既徍的学习积累,挖得越深、学得越多、坚持得越久,就越可能实现或者接近目标。
把“考研”这一目标早点树立,大一的学习不可小觑,是要稳扎稳打地开好头的。
父母、师长的一句简单词汇“好好学”,你的梦想“读个研”,看似很简单的字眼,其实有家长最朴素的愿望,更有你全力以赴四年的坚持和努力。
清华大学彭凌老师曾经晒过一张国庆节图书馆的照片,早上七点,人满为患的图书馆安静、漂浮着励志求学的气息,如此优秀的人都在争分夺秒,二本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速度跟的上,时间花的多,在本属于奋斗的年纪里去体验奋斗。
不用小瞧自己,我们也可以叩响一流高校的大门,学院2009届校友陈苏在中国科学院做博士后,2011届校友戴冬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5届校友张文杰在中国科学院硕士毕业后去天津大学读博士,2017届校友魏鑫在东南大学读博士,还有从我校本科毕业、河海大学硕博连读后回校任教的孙华圣,今年,2020届毕业生韦奕钒是苏州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测试第一名。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为梦想默默努力的人,他们把二本的学习基础夯实得特别牢固,把学习时间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浪费在王者游戏、淘宝购物、发呆闲扯中,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期待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把梦想落地,用行动去书写。
考研的目标就是一粒种子,能够催生很多自觉的行动,在心里种下,以后方能开花。
把基础的数学和英语好好学,把研究理论素养好好培育,在专利申请、学科竞赛、创新大赛上多下功夫,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养成一种坚持的习惯,和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成为最好的朋友,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更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二本的学生,起步可能稍微低了一点,但是从来没有晚一点,把勤奋和坚持作为“加速度”,埋头苦干,不去抱怨也不用去懊恼,把它们都转变成动力,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向阳生长,节节向上,一定可以变成想象中的模样,遇见最不后悔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