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的App启动一般有两个过程,发生在main函数前的过程和main函数之后的过程。
main函数前
App开始启动后,系统首先加载可执行文件(即App所有.o文件),然后加载动态链接库dyld,dyld是一个专门负责加载动态链接库的库(the dynamic link editor工具),dyld会加载所有可执行文件(.o文件)的依赖动态库,包括App使用到的所有系统 framework,还有一些runtime和系统级别的lib,如libobjc、libSystem等
简单来说,上述所说的可执行文件(.o文件)和动态库都可以称为image。
所有动态链接库、App集成的静态库、所有类文件编译后的.o文件最终都是由dyld这个工具加载到内存中。每个image都是由一个叫做ImageLoader
的类来负责加载。
ImageLoader
这里的image并不是代表图片的意思,表示一个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或 so 文件),里面是被编译过的符号、代码等,所以 ImageLoader 作用是将这些文件加载进内存,且每一个文件对应一个ImageLoader实例来负责加载。
大概流程
1、dyld 开始将程序二进制文件初始化
2、交由 ImageLoader 读取 image,其中包含了我们的类、方法等各种符号
3、由于 runtime 向 dyld 绑定了回调,当 image 加载到内存后,dyld 会通知 runtime 进行处理
4、runtime 接手后调用 mapimages 做解析和处理,接下来 loadimages 中调用 callloadmethods 方法,遍历所有加载进来的 Class,按继承层级依次调用 Class 的 +load 方法和其 Category 的 +load 方法。
至此,可执行文件中和动态库所有的符号(Class,Protocol,Selector,IMP,…)都已经按格式成功加载到内存中,被 runtime 所管理,再这之后,runtime 的那些方法(动态添加 Class、swizzle 等等才能生效)。
简单来说就是
dyld加载各种库---->ImageLoader读取 image ---- >runtime初始化环境
优化
对于main()调用之前的耗时我们可以优化的点有:
1、减少不必要的framework,因为动态链接比较耗时
2、check framework可以优化,如果该framework在当前App支持的所有iOS系统版本都存在,那么就设为optional,否则就设为required,因为required代表强引用,表示一定会加载到内存中,而optional在使用的时候才会加载。
3、合并或者删减一些OC类,关于清理项目中没用到的类。
main函数后
在main()被调用之后,
执行
- (BOOL)Application:(UIApplication *)Application 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NSDictionary *)launchOptions
然后在这个方法必要的服务,配置第三方库、显示首页内容等。
可以优化的点:
1、尽量使用代码布局UI,避免使用XIB、storyboard。
2、一些在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
的配置或者创建可以使用懒加载,或者延后创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