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孩子,终是我们的轮回》一文后,收到了两个回应。
一个是女儿。
她说她在之前确实不理解这种行为,总觉得父母拼尽全力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最好的努力,那都是父母自己的意愿和强迫,并不一定是孩子愿意的,需要的。正常的孩子怎么可能感觉不到这种爱的压力呢?可是等她工作了,开始自立了,才发现这种爱只有父母能给予,顽固又伟大的让人惊心。她不敢想她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说,你没办法拿现在去对照自己的以后,只有做了父母,你才能确定自己准确的情感。
一个是读者。
他说,为什么要倾注那么多的关注给孩子?他特别不理解月薪一般,为了孩子却在超负荷的奔走。如果抚养孩子己经超负荷,把自己和老人的突发状况放在哪里?做为父母不应该量入为出才是吗?过早让孩子不费劲就得到优渥的环境,真的就是爱吗?
想了很久,我才回应了一句话: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可有了孩子后,就不这么想了。
这两个回答看似有道理,其实我自己心里并没有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做为成年人的父母,哪里会不明白这样做的艰苦,哪里会不明白量入为出,哪里会不明白强迫给予和安排对孩子造成的压力,哪里会不明白一生如此努力的不易和无奈,哪里会不明白这一切付出对孩子也许未必就是好事?
可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还有无数的父母视而不见,如飞蛾扑火般,去为了孩子,燃烧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想起自己的父母。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都是有政府工作的人,双薪收入在周围算是很不错的条件,可实际生活,仍旧拮据。上有老下有我们三个相差不了几岁的三兄弟,现在想来,确实是巨大的压力。
可就算在这样每月都很难周转的情况下,母亲照样从来没有缩减过我们从小到大买书的开支,以及订阅报刊的开支。虽然这被身边众多的人所不能理解,可母亲只是说孩子们喜欢。
我没有穿过有补丁的衣服,我没有因为困难缺席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我没有吃过几口粗粮,我没有饥饿过。
我上大学时每月生活费一百元,那时父母工资合计也就三百的样子。我一个人出来打拼结婚,到可以集资新房时,父母坚决的东拼西凑了五万,坚决的不让我放弃这个机会,那时,父母的工资大概也就五六百的样子。
后来,曾经问过母亲关于付出的问题,也记得母亲听了后非常诧异,她说,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就不应该让你冻着饿着,不应该让你不如别的孩子,这不是应该吗?
也是在后来,一点点发现父母的节俭,家电家具,能用的绝不更换,我们不在时的饮食,能多简单就多简单,衣服只要不破就绝不会淘汰,拒绝我们买一切东西的心意,一直到现在。
不过,理解这些都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一点点体会明白。
结婚后,就和妻子说过,我们不能活成父母这样,以后绝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我们要维护自己生活的独立性和品质。
可有了孩子,小小软软的在你怀里,吐着泡泡看着你笑,心里瞬间就一个感觉,我要把世间最好的一切都给她,我要让她成为世间最幸福的那个孩子。
付出一切时间和精力,没日没夜的看着,看着她能爬了,能叫爸妈了,能走了,能跑了,好吧,别的孩子能有漂亮的童车了,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有?别的孩子可以在公园里尽情玩耍了,我的孩子没道理缺少。别的孩子有的一切,我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能得到?
一个儿童自行车两百多元,那时我们的工资不到三百,不应该买吗?那时孩子的一套衣服百八十元,我的一条裤子可以二十就买到,那哪一个应该先买?
这样一路下来,到现在,她工作了,与我们千里之隔,一个女孩子一个人打拼,我们心疼之下,拼尽全力为她安下了一个小小的家,是很艰难,可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真的没有理由不去做。
直到写到这里,我才大概明白一个道理,算是多少也懂了父母的一些心思,我和他们同为父母其实也同有一个期盼,那就是在父母眼里的孝顺,应该是父母付出了一切之后,孩子能在这世上好好的生活。
父母带着孩子来到这世上,孩子成长后能有自己安稳的生活,这,也许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父母不是负担,父母是一个人在这世间最大的财富。父母的老不是压力,压力是你自己要好好的做好父母,让他们看到。
最执拗最辛苦最伟大的爱,是通过父母的身份延续传递的。
虽然,我们离父母有多远,我们的孩子就会离我们有多远。
可我们的父母给予过我们的,我们都会更加倍的还给孩子。
这不是宿命,而是人生的完整传承。
(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公众号:中年情感叨叨者。极度欢迎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