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定义也不同。时至今日,各种教育学的教科书中广泛沿用的教育概念大致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又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一切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人们大多认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劳动的。在探讨教育起源问题上,也有不少人是沿用着“二批一肯定”的模式,即批判以利托尔诺为代表的生物学起源论和以孟禄为代表的心理起源论,肯定劳动起源论。但是近些年出现的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论则对劳动起源论提出了质疑。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提出,在人出现之前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子教小鸭子游水。他认为教育从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他把教育过程理解成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这种观点因为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而不被广大的教育及作者接受。
美国学者孟禄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模仿论。他认为生物学起源说没有揭示人的心理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他提出儿童对成人模仿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模仿是手段,是教育过程的实质。这种学说的缺陷则在于它忽视了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在教育起源的问题上拥有较多赞同者的是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和社会形成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一切活动(包括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的持续和发展要依靠人类经验和自身的发展,这就使人在劳动中产生了对教育的需求的意识。这种观点自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传人中国以来曾一度被广泛接受。
但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劳动起源说提出了质疑,在对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形态交往起源说。他们认为,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显然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而是人类非物质的交往活动。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交往活动的一方转化为教育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当这种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