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开了享学派第29篇分享
「 一次关于删除好友的深度思考 」
“我只是想问问她最近过得好么,才发现原来她已经把我删了……”
朋友Mark深夜传来简讯。
他和那个女孩分开已经有了9个月多,和平分手。两人说好彼此还是朋友,也正因此Mark的念想从来没有真正断过。
在一起时常常忘记去关心她,失去之后却养成了定期翻看她朋友圈的习惯。
“M记新出的樱花甜筒超好吃诶~种草种草!”
她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爱吃甜食。
“连续加班一周眼袋都可以切开摆冷盘了!”
这个赖床大王一定委屈死了吧。
Mark像“变态”一样关注着前女友的一举一动,直到某天,点开她的头像也看不到她的朋友圈了。
他忍不住想,“她屏蔽我了吗?为什么要屏蔽我?是交新男友了么?还是希望我发觉然后主动去问她?”
这个大直男经历了整整两周的百转千回思前想后,终于鼓起勇气给女生发了私信,却苦涩地发现“对方已不是你的好友,发送验证……”。
Mark想不明白,曾经相爱了两年的人,也说好了还是朋友,为什么毫无征兆地说删就删了呢?
好巧不巧,同一天一起喝下午茶的闺蜜Jane跟我说,她拉黑了那个与她暧昧两个月的男生。
Jane是个做事永远跟着感觉走的人,这样的人做决定不费力气,推翻决定也只在转念之间。
果不其然,在花了两个小时事无巨细地历数这两个月发生的过往,到喝完茶大约四点多的样子,她已经开始后悔自己做的决定了。
“我现在好想他,想知道他在干嘛,会不会像我一样纠结……”
“我真想加回他啊,但这样会不会很丢脸?”
“他为什么不主动来找我呢?”
原来不仅是被删,删别人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人问,这分明是两个故事,Nicole姐怎么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也不过是同一个故事的两面罢了。
Mark的前女友删了Mark,或许也是因为始终无法忘记Mark,而想选择彻底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可能也曾在许多个夜晚辗转难眠后悔、想念。
而Jane的暧昧对象后知后觉自己被拉黑,却没有打来电话、或再发出好友添加申请,也失去了问一句为什么的勇气。
这是他们的故事,却也可能是我们的故事。
删好友的那个人无数次停留在那个页面,最后转过头不看屏幕按下了确认。被删的那一个想破了脑袋想不出原因,最后只能撇撇嘴装作不在意。
在通讯联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删除联系人”还是可以瞬间让他成为你再也找不到了的人。
Nicole姐觉得,因为一时冲动就删除对方好友是再幼稚不过的行为了。首先如果你的行为是出于爱,那么to tell you the truth,对方根本不能通过这一行为准确接收到任何的爱意。
更有甚者,这对于被删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伤害,因为谁都不想被无声无息地放弃。谁都不愿意,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的时候,就丧失了辩驳的机会。
在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联络大多还靠书信,生活条件不错的能配一支BP机已是难得。
父亲常回忆起那时——每到周天的晚上,只要传呼机一响,就大夏天的打着赤膊、提溜着拖鞋,一路披星戴月到村口的雯雯小卖部里回电话给住在县城的母亲。
他们也会争吵,也会有矛盾。只是在那个一通电话都来之不易的年代,谁也不忍心长时间赌气。
而现在我们有了QQ、微信,可以语音可以视频,技术带来的便捷是否让我们潜意识里降低了对彼此的珍惜。
删除掉的好友可以重新加回来,然而这种技术的可逆性恰巧掩盖了情感的不可逆,谁又能保证重新加回的好友是否隔了一道间隙?
微信能够让我们回到过去,这个想法或许只是痴人说梦。
但当我们删除对方之前,或许可以多一句提示,给我们一些缓冲:
“他是你很重要的人,真的要删除他吗?”
网友评论
科技可以延展人的视听,却从来都不会拉近人心的距离。人心距离的拉近靠的是彼此打开心扉的大小,因为心与心之间始终都是隔着两块肚皮,无论你自认为是很远还是很近,都无法揭穿这两层皮。而皮的厚薄却是由那颗跳动的红心来决定的,敞开心扉才能拥抱自我,更有可能遇见一颗同节奏跳动的真心!
呵呵,转载一下此文,估计在朋友圈又会让不少人徒增一些烦恼。借着科技的力量来散播一点点负能量,还望不要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