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21615/4158267d136ff69f.jpg)
坐标广州,这两天降温又下雨,看了下天气,现在是6摄氏度,我以为外出的人会很少,戴上贝蕾帽和口罩便出门了。但事实胜于雄辩,当我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完来到较近的书店,发现座无虚席,由于个人琐碎物品较多,与人拼桌会给人造成不便,于是去了更远的也是我在这边最喜欢的书店。意外地发现这边的人流较少,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给自己点了一杯桂花硒茶,在书店里兜了一圈,挑了三本书,听着外面的雨滴声和书店的轻快音乐,翻阅着书页,喝着热茶,不知道你们是否会和我一样感到此刻人间值得,万物温暖。
我正在看一本由美国作家丽贝卡·特雷斯特著作的《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最近我听到的关于女性的年龄焦虑和职场焦虑较多,包括我自己目前处于即将转行的阶段,产生的焦虑不少,尤其是对在25-30岁这个黄金时期的单身女性。单身女性的焦虑一部分来源于社会,一部分来自于自己。这个社会对女性并不是那么地友好,尤其是女性在面临生育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一边担心自己在放产假时,会有新人替代自己的工作,一边又担心自己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虽然在大城市,对于女性的包容度还是比较大的,但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大型企业之外,在私人公司工作的女性也有很多,这部分女性的收入没有那么稳定,面临的压力并不小。
许多单身女性拒绝男人并不是拒绝爱,而是女性想在充实自主的生活上拥有爱,当你给不了女性公正平等,尊重不了她的事业理想,无法让她掌握独立经济权,她会拒绝在爱情中的妥协,这是她能给自己的安全感,因为把自己孤注一掷地赌在男人身上,往往赢的人很少,输的人很多。
在书中,作者提到把女性分为四类:“结了婚的、结过婚的、打算结婚的、因结不了婚而痛苦的。”看到这,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没有“不结婚但也幸福的”?这本书我只看了一小部分,或许作者在后文有所补充。仔细一想,渴望爱是人类的本质,它不分男女,没有经历爱,是一种缺憾。
不管如何,单身是一种力量,单身女性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和工作,并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有时候还要应对家人对单身状态的言论桎梏,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尽管随之而来的焦虑必不可少,这因每个人的选择而异。
絮絮叨叨地写下这篇小文,并不是鼓吹女性要走单身主义道路,这个世界里的好伴侣有很多,我们应该期待爱情,哪怕自己还没遇上,也应当一边努力自主一边等待,有的人很幸运,早早便遇到了,也有的人等待了一生,所以又何妨呢?收获不了爱情,那便收获大满贯的自己。
最后还是希望大家鱼和熊掌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