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今天去单向空间爱琴海店参加了他们的闭店Party+单读10周年庆。活动很简单,单读的主编吴琦,视频类节目负责人刘宽,以及各类出版界编辑、作者朋友,跟大家简单聊了聊2019年的自己,单读与自己的关系,自己怎么看文化、阅读、以及独立书店这件事。有好几个嘉宾似乎都并没有特别准备,只是简单从个人角度出发说了说自己的感悟。
99元报名费,包含一瓶单读联名精酿啤酒、售价99元的十周年纪念集,晚上7点,不小的空间已经挤满了人,年龄层跨越很大,男性也占不小比例,与之前在北京参加过的很多活动都有明显区别(以往多是女孩参加为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趁着它关门之前,来看一眼这个很有名的独立书店空间,况且有等价书籍,这个报名费值。
只是听完嘉宾们简洁的发言后,我恍惚觉得自己是在见证某种历史时刻的。关于独立出版,独立书店,以及出版人的集会。这6位嘉宾,我其实一个都不知道,也只有置身于这样的空间,看着所谓“只卖许致远看过、喜欢的书”的书店里面,我才真觉得自己读书少。今天的大家讲到的关键词围绕在告别、新的开始、不是一小群人的自娱自乐,链接更多人的文化传播。不再放大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并不重要,并学会保持不进一步的状态,同行者。
我想最触动我的点是大家反复提到,独立书店不赚钱,独立出版实际运营的困难,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对这一事业的默默坚持。这是一个很快的时代,快到很多人很难记住昨天发生了什么,理想像是一种灯塔,不再需要抵达。有些感动的是,这样一群年龄并不大的人,也许财务上也并不富足的人,他们却一步步坚持着对文化敬仰与期待,他们在北京追求着创作的梦想,也同时与更多人分享着这理想。突然想到新裤子那首直白的歌词“没有理想的人他不伤心”, 而今晚,我听着大家看似平淡的诉说这一样的“坚挺”与“忍耐”,我有一点点伤心。
这个话题其实延续开来可以说很多,说到独立书店的商业模式,独立出版的价值所在。可能对我而言,我是强烈希望这样有性格的实体店,出版商一直走下去,但现实是这样小众的团体永远是服务于小众,对于大众来说,太曲高和寡,难以实现商业价值的成功。或许,文化名流,国家政府财政可以对这类事业进行更多一步扶持,让真正做文化的人,不用困于物质的泥沼里。再进一步说,文化应该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不用考虑生存问题的一群人,用才华与热情,创造出有时间价值的文化佳品。
▍阿乙
江西瑞昌人,生于 1976 年,《人民文学》中篇奖、蒲松龄短篇奖、林斤澜短篇奖得主。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情史失踪者》《灰故事》《鸟,看见我了》《春天在哪里》《五百万汉字》,中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模范青年》,随笔集《寡人》《阳光猛烈,万物显形》,长篇小说《早上九点叫醒我》。
▍孔亚雷
小说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不失者》,短篇小说集《火山旅馆》等,译有保罗 · 奥斯特长篇小说《幻影书》,莱昂纳德·科恩诗文集《渴望之书》,杰夫 · 戴尔《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等。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文学翻译获奖者。
▍柏琳
原《新京报 · 书评周刊》资深记者,曾采写 120 多位国内外文化人物。现为独立记者,青年写作者。2018 年入选单向街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水手计划,正在进行有关南部斯拉夫地域的非虚构写作。
▍张知依
文化新闻记者,就职于《北京青年报》。
▍罗丹妮
理想国纪实馆主编。《单读》书系责任编辑。
▍刘宽
《单读》副主编,导演,特稿作者。她目前的个人创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诗歌的边界。
▍吴琦
《单读》主编,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下一次将是烈火》译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