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中写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托物言志,借景生情。却原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原文节选: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节选自《白杨礼赞》作者矛盾
朗读时出现漏字、错字的地方:
桠(yā)枝
横斜逸出(总想读成旁逸斜出)
倔(jué)强
婆娑(pó suō)
虬(qiú)枝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看的时候没有感觉这句绕嘴啊)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绕嘴啊,好几遍快收尾了,就牺牲在这句上了)
血(xuè):现代分化成xuè、xiě两个读音,xuè多用于书面语;xiě多用于口语,常单用。
诵读感悟:
每次诵读时,都先关上窗尽量减少环境中的杂音。家没有录音棚那么安静,也没有专业的采集声音的设备,但是起码要保证有一个相对可能的安静的环境。然后卸掉纷杂的思绪,平静的走入这篇文章。每每感觉此时的自己就像一个杯子,先倒空,然后走进这篇文章,让文字注入自己,体会其中的感受,再试着让声音表达感受。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者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作者用别具一格的审美眼光,从白杨树的朴实风格、内在的美质,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他们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用血写出了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意志。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
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它不需要人去施肥,只要一点土壤,它就会挺拔向上。对于荒寒贫困的黄土地,它是伟岸的丈夫,装点着黄土地。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于是它便成了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网图)其实楠木自有楠木的好处。恭王府的一根金丝楠柱子就估值27亿元,甚至还曾在一个拍卖会上拍出5万元一克的高价,这已经完全超过那些贵金属的价格。只是为了作者要表达的情绪而让它做了反面的教材。
万物皆可寄托情绪。例如苔花。
苔花(网图)《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物,成为言志的依托。——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实际苔花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某些因素上不亚于牡丹。它不耐干旱,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也很高,要保持80%以上的空气湿度,温度不能低于22℃。不过,没有关系,看你要表达什么了。
芽的勃发,让人对生命的起点充满遐想和感动。
芽的勃发,让人对生命的起点充满遐想和感动(翅膀拍摄)花的盛开,让人对生命的最高点充满崇拜、赞美之情。
花的盛开,让人对生命的最高点充满崇拜、赞美之情(蓝楹花网图)荷的残败,让人对生命的终点充满惋惜和哀伤。
荷的残败,让人对生命的终点充满惋惜和哀伤网图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先有景,触景而后生情;还是先有情,表达的欲望汹涌澎湃而突然看到某景,借该景让情绪宣泄而出。其实并没有太大分别,因为情和景本是一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