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老王》——略说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再读《老王》——略说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作者: 兰心小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06:18 被阅读0次

      《老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女士所写的一篇散文。

      每次提起这篇散文,我都感觉到像有一些东西堵在喉头,不吐不快。

      细读杨绛先生此文,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孤独的三轮车夫老王。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仅有一个哥哥也死了,两个侄儿与他几乎没有来往。他身无所长又患有眼疾,生活过得很是艰难。因为脑袋慢,又不太合群,所以只能单干,后来政策规定三轮车只能运送货物,老王几乎没有生意,生活都成了问题。幸亏一两个熟识的人偶尔找他代运上一两次东西,老王才勉强得以度日。

      这样的老王虽然物质生活困窘,但他却始终以善良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他人。

      文化大革命中,当大批知识分子被批判、打倒,被冠以牛鬼蛇神等等不堪的称号而予以百般凌辱时,老王却能给予这些知识分子以善意的理解与尊重。他主动送钱先生去医院,却一再拒绝收钱。“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看似平淡,里面却蕴含着无限的意味。“钱先生是大学问家,是值得我尊敬的人。他生病了,我送他去医院,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所以,我送他去医院不能要钱。”你看,这是一颗多么纯洁的灵魂。他在用他独有的方式照顾落魄的知识分子;他也在用他善良而素朴的意识表达着对知识的的尊重与敬仰……这样的灵魂看似普通,但却善良、真诚、光彩夺目。这样的灵魂让我们在那样的时代里,还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理解、信任与尊重,还能感受到人之为人的良知和底线,还能在荒唐愚昧的社会运动中触摸到人性的温度,以至于对当时的社会不会太过沮丧和绝望。

      自然,作为被下放劳改受到屈辱的知识分子杨绛一家,面对老王的最真纯的信任、理解、尊重,杨绛也发自内心地感动着,欣慰着,同时也愧疚着……之所以愧疚是因为在这之前,基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天生的优越感,他们会不知不觉中疏远下层人民,不经意间摆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样的姿态虽不明显,但却实实在在存在,当然这样的姿态不光是对着生活在下层社会的老王们展露出来,而对生活在社会上层的达官贵胄们也同样如此,这就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清高”。有一句古语叫“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经常我们会听到那些以追名逐利为目的的上位者轻蔑地骂出“那些臭知识分子!”时,我们也会心中一震。感觉这种骂声在骂者是一种嘲讽与蔑视,在听者却是一种肯定与赞赏。这样的骂声却让每一个旁观阶层感受到了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尊。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仅有着“独善其身”的清高与自尊,还始终怀揣自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宏愿。他们时刻渴望着能凭借自己的一腔才情为君主分忧解难,为百姓谋求幸福。他们不愿被污浊的现实所沾染,也不愿被社会上的世俗眼光所轻贱,他们渴望能得到自下而上的尊重,他们更渴望在时代的风浪中遇见伯乐,有所建树。他们是一群孤独而富有热情的开拓者,在开拓的路上,如果他们真切感受到身边人的热诚尊重时,他们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虽然他们这种感知与回馈来得慢一些,但请相信,它一定会来。

相关文章

  • 再读《老王》——略说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老王》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女士所写的一篇散文。 每次提起这篇散文,我都感觉到像有一些东...

  • 愧怍

    学习杨绛的文章《老王》。 《陋室铭》中有这样的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丁即指平民百姓。中国古代文人是有清高之...

  • 清高孤傲的文人树盆景欣赏

    文人树也称文人木,是近年来较受追捧的一种树桩盆景造型。其树桩的特征是:耸高、清瘦、潇洒、简洁。寄寓中国文人的清高孤...

  • 灿然人生(五)相轻与相亲

    相轻与相亲 文/灿然 自古有“文人相轻"一说,我亦深信不疑。确乎文人们个个清高...

  • 摘得桃花换酒钱才是文人的操守

    中国文化渊远深厚,中国文人清高自赋,随性洒脱、宁曲不折的个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式风范的文人。 自媒体出来以后...

  • 人物素材-民国大师陈寅恪

    中国文人自古清高孤傲,有“文人相轻”之说,实际上大多数文人喜欢争论,只是在文学主张上不统一而已。 陈寅恪和鲁迅一个...

  • 我的萌宠

    猫者 世间生灵也 生来独立 澄净通达 如田间浪子 以清高之姿 傲然立世 如坦荡文人 不喜阿附 偏爱豁达 文人与猫 ...

  • 【杰哥的精致语文】《老王》课堂实录

    1.用一个字概括老王的生活境遇。 2.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 唤起民族的自省。 https://mp.weixin...

  • 苏轼年青时的自傲与自励:改门联励志,咏怪石自勉

    清高是文人的通病;因有学识,恃才自傲,也是清高文人的常态,不过有些人显于表,有些人是骨子傲。 北宋大文豪苏轼,少年...

  • 再读东坡:文人的自傲与升华

    《沧浪之水》中,主人公池大为在孩子烫伤求人无门之痛中顿悟而猛醒,走潜规则靠近主要领导而展抱负办大事,这是因为时势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老王》——略说中国文人的清高与自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zy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