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是文艺政论/杂文是言禁产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59068/d598374beaa572fe.jpg)
什么是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注批:注意——“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杂文的特点: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性;文风生动泼辣;语言通俗易懂;形式短小精悍。代表家和代表作品:周树人的《坟》、《热风》、《华盖集》等。杂文古已有之,南朝的文艺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专门写了题名“杂文”的一章。杂文不仅源流最早,而且它的地位最初也很高的。
周树人说过——“凡是按文章归类法塞不进其他门类中去的散兵游勇,都可以到杂文队里去吃一份口粮。”然而,周树人自己的杂文所做的榜样,却表明了不能归类的文章并不都能贴上杂文标签,正如时下扭屁股的马屁歌曲算不得音乐一样。
何满子在《画虎十年》序里说——除了觉得杂文艺术应该是热烈的或冷隽的文笔中所包藏的对于生活和历史的深邃洞察力,分肌擘理地剥出某个人生问题这样一点笼统的认识外,实在也无力说得更具体中肯些。仿佛是,构成杂文艺术的透辟的洞察力,一刀见血的对问题的命中力,固然仰仗着由人生经验凝积的睿智,但就其将内容化为杂文的美学形式,似乎更依赖一种特殊的气质。气质之说虽然是不着边际的模胡概念,但现象确实告诉人,有些人几乎每天都在写称之曰杂文的短文,见解也偶或精警,但品味起来终究只是时评或生活随笔式的小块文章,不能给出一点令人欣然首肯的杂文的感受。杂文也被文体家定名为文艺政论,然而只要看一看周树人早年的敌手陈源教授的同一性质的议论,就无论如何称不上杂文艺术。
注批:“杂文也被文体家定名为文艺政论。”
问题来了,我们现在还能文艺政论吗?我记得何满子在书中还提到,“那个~年代没有杂文”,那个年代你能政论吗?不能。上面的注批说:“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我想问的是,“言禁”你还能“强烈的战斗性和现实性”吗?还能码岀牢卵的杂文吗?周树人是过去式,何满子也成为了过去式。我们如今提倡的是“和谐”文体,是缩什么卵的文体。杂文可以戏说,可杂文也不是法外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