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作者: 淡墨清荷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8-15 16:15 被阅读0次

    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

  学习如果变成一种兴趣,那么孩子们就不会学得这么累了。可是每天的作业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义务时,孩子是被动的,提不出什么喜欢来。

    前天我女儿在写老师暑假布置的作业时,她拿起平板开始写,写了一半她嘟哝到:“每天都在刷题,真是烦死了。”也正是这样,我女儿都不太主动去写,心里希望早点结束。

    这样的事情还体现在她学的书法,书法她是主动要求学的,但是她却不太愿意回家练习写字。昨天晚上已经是22:00了,我洗澡出来,发现她还没有练字,我顺带说了她一句:“该练字了。”她不情不愿地写了起来,写虽然写了,但是我发现她并不开心,还很郁闷。

    显然我从我女儿的情绪上看出她是敏感的,也验证了我们对写作业、练字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外在压力去做而已。

  而在课外阅读上我女儿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跟我每天看书有一定的影响,我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静静阅读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表现出很安静、很耐心的状态,我没有告诉我的孩子你该看书了,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邀请,我女儿见到这种状态,她自己也会拿起她的课外书,静静排着我看起来,这一看就是一个上午。

    在刚放暑假的时候,我女儿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在这个暑假中背乘法口诀,乘法口诀到底需不需要背呢?我想起了我们市一个教研员曾经在培训会上说过的一句话“孩子学乘法口诀不需要让孩子去背,而是从意义上让孩子去理解就好。”于是我也就决定不让女儿去死记乘法口诀,我给女儿买了一本有关图文的书,里面的内容不是直接教孩子写得数,而是从直观的具体实物到图再到用符号表示,也就是从直观中抽象出一个模型出来,类似于新加坡的CPA教学法。

    我女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根本不用背乘法口诀,自然而然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算法。她现在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需要乘法口诀也能做对。这种情况下,我女儿不是通过枯燥无味的背来解决,而是一种自发的、自然融入到她的内心,这种学习就是适合她的。

    从培养孩子的教育学角度来看,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教育的敏感与机智是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具体孩子,或他们进行互动,给予他们反馈,进而培育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敏感性和机智才会不断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eh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