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观四百论54

中观四百论54

作者: 愚9 | 来源:发表于2022-05-20 05:08 被阅读0次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如来宣说了三有苦谛及三有之因集谛,清净涅槃的灭谛与方便道谛,世人由自身乏少善根不能了达,这些过失难道在于本师释迦牟尼佛吗?

有缘得遇佛法的有情能否趋入空性正道获得解脱,要以他们具足德相与否而定。本师释迦牟尼佛已出世,并宣说了完整的解脱法门:苦谛应了知,集谛应舍弃,依止道谛,最后现前灭谛。颂词中的“有”指三有五蕴世间的苦谛,即三界纯为苦聚,众生当求出离;“有因”是指三有苦海的因——集谛,即贪嗔痴烦恼和业;“净”指清净涅槃灭谛,净除了一切痛苦及苦因的寂灭境;“净方便”即道谛,是净除苦谛与集谛的种种修法。“知苦思断集,慕灭乃修道”,依止苦集灭道四谛,有情即可自薄地凡夫趋入寂灭的圣者之位,这从理论或现实中,皆可证实。但是三界中许许多多的有情,虽然有缘遇到佛法,却不见他们立即依之得到解脱,其中原因是他们不具足德相,根器恶劣,不能了达如来所说的妙法,而非说者如来有过失,没有细细宣说解脱妙法。以譬喻说,在灿烂阳光照耀下,盲人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见不到丝毫光明,这个过失当然不在太阳,太阳已无偏地恩赐了光明,盲人见不到,只是他们自己的过失;同样道理,世人由于不具法相,不能领悟解脱法,过失只能由自己负责,而非说法者有过失。不具德相有如是大过失,因而无论善知识还是弟子,对此均应引起重视。作为善知识,必须观察弟子的德相,量体裁衣,做到适合根器地传法,否则只有徒劳无功;作为求解脱者,也必须内省观察自己具足德相与否,若有缺乏之处,自己应尽一切努力去弥补,否则,极有可能断绝自己的解脱机缘。

相关文章

  • 中观四百论54

    问曰:释迦佛所说的增上生(上生人天善趣的方便)语,极其明了且广大,这是世人都乐于接受的;但是佛陀又说决定胜语,说一...

  • 中观四百论54

    问曰:以上所说的无我法,世人极难证得,如前所说是因为“闻者所闻教,说者极难得”之故,而今已具后二者,那么应具足什么...

  • 中观四百论54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如来宣说了三有苦谛及三有之因集谛,清净涅槃的灭谛与方便道谛,世...

  • 中观四百论54

    问曰:如果佛陀是一切智智,那么对他所说的深隐事如大地的度量等,又如何能了知这些可以确信无误呢?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

  • 中观四百论54

    观现尚有妄,余义更不知, 诸依彼法行,被诳终无已。 诸外道观察现有情器诸法,尚且有迷妄不解之处,而对其余更深的法义...

  • 中观四百论54

    问曰:以上所说的无我法,世人极难证得,如前所说是因为“闻者所闻教,说者极难得”之故,而今已具后二者,那么应具足什么...

  • 中观四百论54

    问曰:如果内道与外道共许舍诸贪嗔苦乐等一切杂染法即得涅槃,那么内道与外道有什么区别呢? 不知舍方便,无由能舍弃, ...

  • 中观四百论54

    说有及有因,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过岂在牟尼。 如来宣说了三有苦谛及三有之因集谛,清净涅槃的灭谛与方便道谛,世...

  • 中观四百论

    问曰:现见色等境有自性,因为有能缘色等境的眼等诸根。 眼等皆大造,何眼见非余, 故业果难思,牟尼真实说。 眼等诸根...

  • 中观四论54

    问曰:以上所说的无我法,世人极难证得,如前所说是因为“闻者所闻教,说者极难得”之故,而今已具后二者,那么应具足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观四百论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gx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