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作者: 心水__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06:02 被阅读0次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那座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的祭坛,待史铁生出生,然后又看着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与地坛》,是一段对感恩母爱的叙写,更是一个灵魂对生命的审视与深思。

      初识史铁生,缘于一篇传记。“职业是患病,写作是业余”,这样的自嘲背后,其灵魂是一个怎样强大的存在?

      中国的残障人士数量将近一亿,多数靠着政府福利过着无自理能力的生活。犹记得第一次踏入养老院时,入眼的残疾人场景带给我的震撼。见我进来,他们有的人感到新奇,眼里泛着微光,而更多的人抬了抬头,眼神飘忽不定,脸色中透着茫然,片刻间又纷纷垂下眼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种命运,两种人生。史铁生和他们,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呢?

      怀着这样的一颗好奇心,我读完了《我与地坛》。

      有人说,看书,更多的时候是在体会他人的痛苦。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身边人都应是平凡的,或者说,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中追求幸福。孰不知,平凡对少数人来说,已经是幸福的定义。

      看完《我与地坛》的那段时间,我连着看了几本同类型的书,主人公都并非“平凡”之人。他们或相貌丑陋,或患病患癌,或受心理障碍,或被命运羁绊。我渐渐开始明白书中的那段话了。“没有了残疾,健全便会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而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人们常常对残疾人抱有同情,却不知道他们所给予的怜悯,已经是对残疾人的偏见。差别,永远存在。

      但是,被命运选择的人,并非失去了选择生活的权利。

      史铁生的一个朋友说:“别看史铁生天天提生啊死啊,其实,他比谁都更热爱生命。”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史铁生同多数残疾人一样,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了。他有过烦躁、有过愤怒,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却并没有止步于此。治愈他的,除了温暖如春的母爱,还有地坛。

      地坛于史铁生,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里,他观暴雨骤临,待秋风忽至。一切烦躁、不安,都渐渐得到安抚。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史铁生没有残疾,那一定不会有《我与地坛》中的感悟。一个人在独处的沉寂中,更容易看到时间。

    《我与地坛》是一首诗,它的文字很美,美到我每看一句就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反复摘抄。《我与地坛》是一部史,它记录了史铁生一生中遇到的人、见过的物与心中的哲思。

      看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命运这个话题,之于我们学生太过沉重。但生老病死,就在我们身边。最初是别人,最终会是自己。我想,对生命,史铁生已经在《我与地坛》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关于生命,史铁生已经为我们解答了太多。而我们唯有用心去筑一座属于自己的地坛。累了,就歇会儿,或许能找到照亮人生的明灯。

                                                                      万知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地坛》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hr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