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有其意,导演的任务是去发现。”这是是枝裕和在随笔《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写下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寻找夏天的味道,是枝裕和是一位会让你情不自禁想要爱上的导演。
二十多年前,少年的是枝裕和踏入早稻田大学,如同蕴育村上春树等将自由浪漫主义践行到底的文学珍珠式一般,这个珍珠母贝把“学问要独立”的观念也刻进是枝裕和的生命中,以至于以后及其终生的轨迹和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是枝裕和式色彩——在羁绊与逃离羁绊中挣扎。
早期的是枝裕和像许多年轻人一样,理想主义是他的创作本源,作为契机,他的一部《当电影映照时代: 侯孝贤和杨德昌》使其有机会与他敬重的侯孝贤有了实质性的接触,也是在偶像的影响下,是枝裕和创作了处女座《幻之光》这部带有师辈模仿性色彩而缺乏是枝裕和个人特色的长篇叙事性电影。所谓,走进才能看清;远离,即是偏见,是枝裕和从未在向社会不断深入发掘的过程中脱离自己,因此,在《幻之光》之后,是枝裕和以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发掘着属于自己的独有色彩。
“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看过《无人知晓》后复杂的心情,即便是在看过本片的很长时间里,这种混杂着愤怒,压抑,无力的感觉任然挥之不去。”这是一位看过本片的人写下的话。2004年,是枝裕和带着这部《无人知晓》去到了众人皆知的戛纳电影节,并且成就了柳乐优弥,这位戛纳历史上最年轻的14岁影帝,本片改编自真实的“西巢鸭弃婴事件“,讲述了被母亲抛弃的四个孩子,在最年长却也只有12岁的大哥阿明的 下艰难生存的故事。整个故事压抑,沉重,但是在是枝裕和的创作手法下,这个故事的即时代入感变得很柔和,你明明能充分的感受到痛苦,但是却无法以眼泪的方式释放,可之后,你便会于沉默中爆发式的哭泣。我便是这样的感受。而基于影片本身,《无人知晓》却让你感受到是枝裕和的风格在渐渐确立:家庭题材的选取,平铺直叙的描述,情感细腻的表达手法,和风式的画面构成。都在之后的作品中更加浓郁的体现。可在影片中,是枝裕和的创作羁绊也也有浅浅的漂浮迹象:作为导演和事件的旁观者,是枝裕和以”水口纱希“的身份对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救助,可是也是是枝裕,以一种不带过多情感的方式将影片看似寡淡的叙述出来,因此,用这种更为令人难受和无法忘怀的手段使看过影片的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自禁的感受到愤怒,压抑,痛苦。
是枝裕和——日常即宇宙为何说他理想,自由?因为在《无人知晓》之后,是枝裕和又大胆实践了另一种风格,《花之舞者》是他探索与冒险的产物之一,虽然《花之舞者》的是枝裕和创作色彩没有过多变化,但这部时代性喜剧电影确实给是枝裕和带来了挑战,不同的风格意味着不按常理出牌的拍摄过程,《花之舞者》从大环境下来看也的确成了他电影史中有挫败感的一次经历,票房的不如以往,评论也是不咸不淡,因此面对之后颇受好评的《如父如子》,《步履不停》,《海街日记》,这部电影被视为转型不太成功之后发现并确立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可是因为是是枝裕和,这背后的自得其乐或是怅然若失也便是无人知晓的。
的确,从《花之舞者》之后的《步履不停》到《海街日记》,是枝裕和的电影一路好评如潮,但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凸显了出来:《步履不停》《如父如子》《奇迹》《小偷家族》《比海更深》这几部作品均是围绕家庭题材而创造出来的成功之作,虽然每个的故事结构不同,层次深度不尽一致,但是其中的家庭氛围感,画面色彩的调和感,叙事的节奏感和方法感很明显的相近,会让人觉得就连每一朵樱花,每一级台阶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但是很抱歉,这样看似的千篇一律并未让你有所谓的审美疲劳之感。
《如父如子》中因抱错孩子而生发的后续所有关于父子,责任的故事在是枝裕和的作用下虽然疼痛却又温暖而有力量。《海街日记》中镰仓四姐妹的生活最接近是枝裕和式的夏天味道,看似没有父母的漂泊生活却在大姐的 下显得有枝可栖。《步履不停》中因大哥去世而无人继承药店所产生的父子之间的焦灼,《奇迹》中孩童的天真,《比海更深》中“都这把岁数了,我却从来不会爱一个人比海更深。”无论是电影中哪一句台词,哪一幅画面,或是哪一个情节深深刻在了你的脑中,你必须承认,是枝裕和,作为当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大师,对于家庭生活的描述,对于血缘亲情的探讨都是相当成功的。
是枝裕和——日常即宇宙不得不提的一部关于家庭题材的作品是最近上映的《小偷家族》,如何形容这部电影?一个段子你或许听过“《小偷家族》一张票换上海市区一套二手房。“他讲述了 做短工的柴田治捡回来被冻僵的少女百合而引发家里面重大变化的故事,最终,令人震撼的是,这一家人,居住在繁华东京高楼大厦阴影之下的一幢低矮小平房中,过着拧巴却温馨的生活,可也是这一家人,没有丝毫血缘,每个单独的个体都与其他个体看似毫无相关却又温馨的居住在一起。这是一部不同于往常的家庭题材电影,《卫报》评价到:”精于计算,现实主义,平静清澈,像一杯冷冷的白开水。“这部高赞电影最终一举拿下金棕榈奖。而不知从哪一刻起,是枝裕和的理想主义也渐渐演变成现实主义。
是枝裕和——日常即宇宙获奖多,好评多,高赞多,这几乎是是枝裕和电影放映之后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一个敢于突破风格,在羁绊与摆脱羁绊纠结中纠结着的是枝裕和,有两部作品需单独提上来讲,一是《空气人偶》,二是《第三度嫌疑人》。
《空气人偶》简单来讲感觉是充气娃娃突然有了意识二去追梦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家庭琐事,这部影片仅有的是强烈的个体的悲哀,人偶女孩的迷茫,艰辛无时无刻伴随着她,可这么一部豆瓣评分的7.4的电影,却被称为是枝裕和一部失败之作,我不懂其他人的观后感受,但就我而言,这部反映个体的佳作的确完胜了其他许多人性探讨之作,无论是题材的选取,还是各类人物的出场顺序,以及情节的转折,都巧妙流畅。
而最近新作《第三度嫌疑人》也是口碑两极,比起以往的夏天式电影风格,这部电影从季节上直接归入了冬天,黑与白是占比最多的颜色,冷清,肃杀是最原始的基调。为了完成好这部有关法律的悬疑片,是枝裕和恶补法律知识,这其中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一部围绕辩护展开的悬疑片,但悬疑的部分并不强烈,反倒是情感的刻画更加细腻灵动,虽然这部转型之作带来的两极评价是必然的,作为影迷,会带着是枝裕和色彩去评价这部转型之作,作为观众,会以一部悬疑片的标准去评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一部作品冒险却又是必然。
豆瓣上,一位网友说“是枝裕和是一位神奇的导演,他的电影像是什么都没说,看完的我却听到了很多。”这正是是枝裕和电影的魅力:世界很虚无,所以才要努力活出刹那间的美丽。在他的电影中,主角就像我们自己,困惑,孤独,只是不同于生活的是,电影往往温暖又有力量,疼痛却不苦情。而生活,却总是如此写实,只能不停往电影中逃离 对于写作,我是一个小白 因为喜欢是枝裕和而写下这篇文章,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佬们多多指正
想看系列电影的也可以加我公众号 Pasi ,里面有各种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