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袁老师。
王建红 我的启蒙老师老师姓袁,我与老师不相见老师已有30余年。
出生农村,未受过任何启蒙教育,七岁被送到村小育红班时,我遇到了平生的第一位老师一袁老师。
来到庙宇改建的村小学,目睹了同龄人有人会写字,有人会算题的“天赋”,我怯生生地缩在教室的角落,自卑与羞怯使我不敢张口跟人说话,这时便有位剪着短发,与母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笑眯眯的向我走来,拿起我的笔,握紧我的手,教我写字……这温暖的笑容至今还荡漾在我心间,老师肯定与亲切的目光使我倍受鼓舞,渐渐地我爱上了写字、算题。
当时的农村小学师资匮乏,袁老师一人兼任语、数、英、体、美各科,至今还能记起她教我们跳舞的情景:老师和我们拉着手围成一圈,然后两人拉着手从师生围成圈的胳膊下钻进钻出,唱着跳着,在袁老师的带领下,幸福和快乐充满了我们的童年。
袁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劳动。生产队收麦子的农忙时节,袁老师带着我们捡麦穗,她耐心地告诉我们要诚实地在地里捡大人割麦时丢在地上的麦穗,而不要为增添重量到大捆里去抽。当大多数人快将篮子捡满时,袁老师便带着我们,坐在地头围成圈讲故事,偶尔老师也严厉批评一些为增加重量而在麦穗里加砖头甚至撒尿等作弊行为。坐在地头的树荫下,边开会边等待,等待队上统一送过来的绿豆汤。收获与等待的美妙,还有我们亲爱的袁老师的陪伴,至今回忆起来满满都是甜蜜。
袁老师也是凡人,有家有孩子,但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交给了学校和学生。老师的家离学校步行约十分钟,每次我们到教室的时候,老师总是端坐在教室前批改作业。有时上午上课的时候,老师三四岁的小儿子光着脚从家里跑到学校站在教室外大哭,他可能刚刚睡醒,饭也没有吃,或许老师来校的时候,孩子还睡着。老师略带歉意地看看我们,便出去安慰孩子。这种对工作的爱心与耐心,也深深感染了我,从教26年来,从未有过迟到或早退,从未因个人私事耽误过一节课。即使在工作中稍微有点懈怠的时候,也常常想起在教室前面埋头改作业的亲爱的袁老师。
那时可能整体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袁老师常常亲自制作教具。我们叽叽喳喳地围着老师,欣赏老师画画、剪纸,但老师却从不发火。学校歌咏比赛时,老师让我给大家指挥,幸运的是我们班拿了奖,这次得奖,一方面让我深深地爱上了音乐,另一方面也让胆怯与自卑渐渐离我远去,自信与微笑陪伴着我此后的求学之路。
王建红 我的启蒙老师育红班上完一年,我们便进入正规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分开并有了专门的老师,而袁老师依然留在育红班,启蒙着一波又一波刚刚进入校园的农村学生。偶尔会在校园碰见袁老师,她仍亲切地和蔼地看着我,轻声说:“越来越有出息了,继续努力!”我点头致意,带着袁老师的鼓励继续卖力地学习。
原本,一切顺意而美好!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小学四年级的一个下午,从操场走向教室的时候,一位正写挽联的老师叫住我问“鞠躬尽瘁”“瘁”怎么写,我给老师写好后,随意瞥见挽联上的名字“袁乖秀”,心里猛地一惊,焦急地问:“是咱们学校的袁老师吗?”“嗯”那位老师答道。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中的雨一直下到教室,仍未停息……
我亲切的和蔼的袁老师,因突发疾病而离开我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离开时,一双儿女尚未成年;她离开时,身份只是一个临时代课教师;她离开时,年龄不足40岁;她离开时,许多孩子的心中落下泪滴。
一位普通的农村代课教师,工作辛苦,薪水微薄,却将她的情、爱与智慧传递给学生,默默耕耘,悄悄付出,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动人事迹,但学生却从老师的身上读出了真、善、美,读出了温暖与关切。同一级的小学同学中,现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八九人,聚会时,我们常常谈起当年的袁老师,感念、感恩并且感动,受袁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也像老师一样爱学生,爱教育,爱生活。
王建红 我的启蒙老师我与袁老师不相见已有30余年。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开学伊始又想您,袁老师,您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