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靠什么支撑

作者: 一缕斜阳浅照 | 来源:发表于2021-03-30 20:35 被阅读0次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仁义大国、礼仪之邦,几千年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意识在国民心中“生根发芽”,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世代传承,焕发强劲的动力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时代的强音,是人民的呼唤。

    但当今社会还是存在老无所依的现象。前不久,我在医院服侍父亲,旁边的病床上躺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面色苍白,气喘急促,我能感觉到他好难受。服侍他的人是他老伴,大概七十多岁,看样子行动也不方便,医生交代她的事情办得也不利索。我在琢磨:他儿女怎么没来照顾他,一定是忙事去了,老婆婆才不得已来照顾。这种情况可能不止老婆婆一家,偏僻边远的农村大半都是空巢老人,平时有个三病两痛,能熬就熬吧!实在不行才去医院治疗。有的治疗效果不佳,从此留下了病根;有的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间”直接就被判了“死刑”。这是老年人世界的阴霾,是理想社会与现实矛盾的冲突,是大多数儿女心底最不敢触及的伤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没有人不愿在父母有生之年好好侍奉他们,奈何为了生计,一些人不得不外出闯荡,若是遇到父母患“急重”病,就急需赶回,万一见不到父母最后一面 ,岂不遗憾终生?又有一些人因工作原因,无法天天陪伴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心中很不是滋味。小的时候听老辈人说“忠孝不能两全”不能理解,现在总算体会到了其中的无奈。

    中国古人一直信奉“百善孝为先”的美德,把孝道当作家教的根本,厚德千年。然而要做到孝敬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当父母患病时,我们至少得有能力给父母交住院费吧!其次父母住院我们需要抽出时间来照顾,遇到手头工作紧急确实抽不开身,就得想办法两头兼顾,劳心劳力。再次若是家中姊妹少,照顾老人就更累。上了年纪的七八十岁老人住院,儿女得二十四小时轮班照顾,否则“铁打的身躯”也经不起日夜煎熬,况且我们每个人都不是铁打的身躯,在万分无奈之下还得强撑,只因为“孝道”鞭策自己要坚持下去,竭尽所能守候在父母身边,方能在父母离开人世之后自己不留愦憾。

    记得俄国托尔斯泰著名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有这么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人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一切都美好无恙,难以体会到压力的伤害;而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灾难和压力可能会造成人性的扭曲,磨灭善良的天性。俗话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大概跟压力有关,跟精力有关,跟人性的弱点有关。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评判别人的不孝,也许生活给了他们太多的无赖。如果父母的养老成为了我们的压力,活着必然是不快乐的。如何把父母的晚年安排得妥妥当当,让他们颐养天年,确实是每一个家庭面临的养老问题。能够做到让父母晚年开心,不让他们孤独寂寞,便又是一种释然和幸福。

    我不由得想:当今60后、70后的一批人,有多少人只生一个孩子?又有多少独生子女家庭?当他们青春不在,年华老去,髦髦之年靠什么支撑老弱病残的身体?尽管他们有养老金,可当他们衰老到手不能动、脚不能迈的那一天,还得靠人服侍。靠独生子女吗?我无法确定。因为独生子女组成一个家庭需要照顾四个老人,若是无条件请护工,想想压力都大。我们都不希望自己晚年的时候成为儿女的负担,但事事难料,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年老的时候身体就一定健康,无病无灾。如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机构健全,管理服务周到,或许老年人会有一个好的归宿。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应该抱着“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淡定,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锻炼身体,到老的时候 才不会过得毫无尊严。

    我们渴望幸福,无论是在少年、青年、中年还是晚年。一个年龄阶段有一个年龄阶段的幸福,有一部分人晚年过得幸福,也有一部分人晚年过得凄凉。人生很短,老有所依,我们需要靠坚强的毅力支撑,才会活出夕阳的色彩。我很是希望自己老的时候身体能健康,能够有自理生活的能力,那么晚年的我才过得不会糟糕。如果能幸福的活着,那便是极大的幸福,终极的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有所依,靠什么支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it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