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行李,有些累。此刻的夜有些安静,我盘腿坐在床上,浑身散发出一股汗臭味,大概是身体排斥这种行尸走肉般的运动,再怎么泡温泉也洗不掉。一个人的游走,太孤独了,无时无刻不想找一个肩膀依靠。我警惕的感受着自己的身体,努力抛开疲惫,细细回想这一周的感受。
来日本之前,我几度犹豫,如果不是已经把团费交了,我可能会选择继续啃食工作。凌晨四点坐上去青岛的大巴,我迷迷糊糊的听着音乐,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对待工作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导致自己的工作情绪。这听起来很鸡汤,但是自己顿悟其实不容易。比如当我认为工作时间出来玩被工作打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用工作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内心的纠结就豁然开朗了。
超级安静的溪水声 五颜六色比单一色更有感染力刚踏入日本的我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连走在路上周边的房屋构造我都仔细的品味。来日本的第二天晚上,大巴车把我们送到了一个温泉小镇,放置好行李我忍不住走到外面逛逛,不禁感叹:什么叫做小桥流水人家?!实在是太美好了,它不仅是美,一定要与好结合起来。仅仅日本夜间七点三十八,但是整个镇子已经安静了下来。略有陈旧但仍保持古代构造的房屋错落但不杂乱的驻在小溪旁,偶有几辆车驶过,伴随着清澈的溪水声,整个心都安静了下来。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呢?干净又自然,美好到想穿越。溪边没有座椅,只有零星几块石头,尽管气温有些凉,但石头一点都没有凉感,反而温温的,大概百年守着这灵性的溪水声,连冰冷的石头都变得温情起来。日本人的温和与这天然的世界混为一体,不可分割,山间乡村当如此,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一生要接受多少次第一次的慌乱。第一次一个人出行、第一次泡温泉、第一次在一个超级安静的夜晚静听溪水声、第一次看到什么是真正的世外桃源、第一次有了想养一条狗狗的冲动。日本人是很有特点的,在一堆中国人中总能一眼辨认出,他们白净,永远充满微笑与谦逊,妆容得体,尽管衣着不是最时髦的,但绝对是最舒服的。白色、灰色、棕色、黑色全是我最喜欢的庄重色。在日本生活了八年的并且马上要成为日本媳妇的导游说:“日本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特别好,对外人却特别坏。”去伏见稻荷大社,门口有两个狐狸雕像,团里的阿姨说:“看,日本人为啥喜欢狐狸,因为他们像狐狸一样狡猾,太精明。”每当我们离开酒店的时候,服务员们就会来到车前微笑挥手告别,一直到车离开他们的视线。我在怀疑他们表面的热情,这真的是发自内心吗?
富士山真的很小,不太。。。震撼 梦想中的小院子,超级喜欢~日本简直是园艺的天堂。每家每户的院落门前都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溪水旁、坟墓前、小院门口,这些花们绝不是偶然落到此处,因为明显有修剪的痕迹,这不是一种刻意,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遍地的修剪整齐的花和植物代表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在大阪公园里,我听了一场免费的练声音乐会,观众只有我一人,春风拂面吹过,我裹紧了大衣,随着不太有旋律的歌声露出了舒坦的快乐。细节见人品。日本有太多的细节让我感动,酒店大堂里手写的广告,随处可见的鲜花,脸上挂着的热情笑容,无垃圾箱的设计,手拿一本书的认真等等,无不展现着他们的精致和对生活的热爱。导游说日本人挣五分花五分,及时行乐,所以自我幸福指数会比较高,但是社会压力会比较大,日本人是不喜欢犯错的,因为他们没有知错就改这一说。
酒店里的手绘海报,超级用心和文艺 玫瑰竟然能长成树,第一次见 属于我的一个人的练声音乐会跟团旅行除了省事之外,与团友的相处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二十二个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当我们坐在大巴上,我开始观察每一个人,似乎大巴成为了一个封闭空间,每个团友代表一类人,仅仅二十二个人就自动分成了不同的阶层,有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有挤破头却进不去而苦苦挣扎的人,还有想成为观察者的底层人士,没错,就是我,大家聚成了一个大巴社会。晚上和闺蜜聊天,谈到阶级划分的问题,“我看到大家在买奢侈品,到现在我都不明白4000的腰带和40的腰带有什么区别。阶层的划分在某种程度上从出生时期就被标签了,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区别,在认知上也是一种划分,思维的跨越比拥有一件甚至N件奢侈品更难,但是这种思维的区别只有自己真正到达了才能体会的到。举个例子,我拿几个月的工资省吃俭用买一件奢侈品,尽管和别人拿的是同一个产品,但是产品赋予的价值和反馈(包括人脉交际,生活与工作)是有天大的区别的。如果奢侈品的价值仅仅是满足自我的虚荣,那它一文不值。”
理想生活尽管已经做好自我放逐的准备,但看到其他人都有同伴,我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大概是太孤单了,我对宋说:“我以后都不会一个人出来了。”
脑袋放空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在干什么?当问题更专注于本身的时候,对自己的了解就更近一分,我想用一生的时间去了解和剖析自己。还是要感慨一句,理想中的生活,有你有我,有娃有狗,有个让我肆意发挥的院子和安静的遐想空间足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