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照临快马加鞭赶赴杭州,和石越以及他的幕僚团一起分析了当前局势,制定十余条救灾策略。主要内容有官府托管流民田地,防止豪门大户趁机兼并;各州县灾民就近安置,以爵位勋章吸引商人捐粮、往灾区运粮;有限开放矿山开采权,引导富绅用粮食来换……
皇上将石越的奏章发给众臣看,询问意见。王安石表示石越所陈种种办法虽有争议,但不妨一试。朝臣就各种措施展开议论,吕惠卿察言观色,知道皇上和王安石实际上都认可石越的主张,于是公开表示赞成。
救灾条例颁布后,天降大雨,万民欢庆。这场大雨,彻底否决了王安石留任的可能性。郑侠献《流民图》时曾有言,请求尽废新法,十日不雨,乞斩臣于宣德门外!这一天,刚好是皇上下令废除新法的第十天。
天意如此,皇上知道不罢王安石不行了,何况王安石去意已决,强留也留不住。皇上变法之志不改,问王安石,何人可接替他为相。王安石推荐韩绛、吕惠卿。皇上试探性发问,石越如何?王安石答,可将石越留给子孙,让他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进中枢锻炼几年,十余年后,石越将会是宰相的不二人选。
吕惠卿终于如愿坐上了相位,却不知德不配位,必不长久。蔡确、曾布根本不可能拥护他。吕惠卿听说王安石请苏辙做媒,要把次女王昉(就是女扮男装鸡蛋里挑骨头把石越骂了一顿的那姑娘)嫁给桑充国。陈元凤、邓绾感慨丞相之女竟然下嫁商人之子,吕惠卿却说这是王安石留的后手。以桑充国今日之身份地位,绝非“商人之子”可以概括。桑家原本就是巨富之家,桑充国是白水潭学院山长(校长),手握民间影响力最大的报刊《汴京新闻》,他的妹妹是韩琦的义女,妹夫是石越。大宋青年才俊中,唯有石越可以压他一头。
桑充国对于这桩婚事没什么想法,他不是攀附权贵之人,从未见过王昉,也谈不上喜欢与否。他的父亲桑俞楚满口答应,程颢也劝他应下来。于是苏辙往桑家跑了一趟,桑充国和王昉的亲事就定下了。
尽管外界对这桩亲事有各种猜测,却没有人知道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想的。前文王昉与王雱的谈话中有暗示,王昉倾慕桑充国,把桑公子看成是父亲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人物。也许王安石知道女儿的心思,替她出面成就这段姻缘?作者没有明说,咱也就猜猜,毕竟王安石在王昉面前是个温柔的慈父。
随着天降大雨和救灾条例的颁布,大宋渐渐步入正轨,朝野迎来久违的平静。薛奕带领的舰队首航顺利返回,杭州的财政已不成问题,石越继续在杭州施展抱负。
边境送来军报,王韶大胜,活捉瞎木征。王安石开拓熙河的战略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王韶提着脑袋打赢了这一仗,然后拗相公已经去职,再大的胜利,也帮不了他了……
随着王安石离开汴京,大宋进入了新的时代。潘照临写信给石越绸缪下一步计划时,秦观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辽国陈兵边境,要求重订边界、增加岁币……
《新宋》第一卷《十字》,就此完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