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家训》上册第十一讲
可以不识字,不能不识人
一个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时候都知道要靠朋友帮忙,等他真正把自己当成个人物,越来越目空一切,也就是越来越把自个儿当好汉的时候,他就会忘记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重要道理。
曾国藩在巡抚张亮基和湖南众名士的推崇之下,到了长沙开始办团练。因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加上众望所归,再加上他有必胜的信心,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向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一向谨慎小心的曾国藩,开始把自个当英雄,当好汉了。
虽然只是板团练,曾国藩却感觉像是在负责全省的军务。
当时不论是官场还是民间,有很多人纷纷指责曾国藩办团练办的太过了,更有人指责他不仅杀了好多人,还越权管理绿营的事务,还让绿营士兵跟他的团练一起训练。
这一阵可以说是曾国藩一生最反常的时期,原因就是因为这一阵他分外把自己当成救世的英雄、当世的好汉来看。
也正因此,曾国藩当时众叛亲离,吃了苦头,发生了绿营骚乱。绿营兵一直打到他的衙门里来,差点当时就打死曾国藩,他好不容易逃到骆秉章那儿求助,骆秉章作为一省之长,虽然劝退了骚乱的士兵,却把责任全归咎到曾国藩在的身上,搞得他事后成了湖南官场的笑柄。
还有宋代最有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天纵奇才,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称之为“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改革思想,改革措施,可以说是极具超前意识的,甚至有人说王安石的改革思想跨越了千年,直指当下。也就是说他的一些改革主张到现在还能对我们的生活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可问题是,王安石在全国推行改革之初,什么事还没开始呢,就先喊了一句惊天动地的口号:“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是说我王安石就要大张旗鼓的改革变法了,这时候会有人用仔灾异现象攻击我,但我王安石天崩地裂也不怕,这叫“天变不足畏”;变法触动到既得阶层的利益,他们会像疯狗一样的来咬我,来诋毁我,这些我也不怕,这叫“人言不足恤”;最关键的是第三句,“祖宗之法不足守”,就是说,改革自然要出新规定,新法令,这些法令跟旧制度,也就是祖宗之法,自然会发生抵触,保守的人喜欢抱着祖宗执法不放,我王安石觉得除旧,才能迎新,“所以祖宗之法不足守”。
也就是在王安石被神宗任命为宰相负责变法运动之后,除了锐意改革之外,心中已经装下了什么其他的了。这就是叫个人英雄主义。英雄和好汉,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因为心理膨胀,所以作为一个好汉,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帮。所以也就注定了改革变法的结局是失败的。
曾国藩,经过反省之后开始意识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重要作用。就四方招募贤才,先后找到了他的黄金搭档胡林翼、罗泽南,他的五虎上将彭玉麟,杨载福、塔齐布、鲍超、李续宾,后来还有他的接班人李鸿章,甚至还有后来与他一时齐名的左宗棠,还有后来仰卧运动的一大批干将。
曾国藩说,择人为第一要务。他选的这些人都要亲自过目,把他的相人之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并且每观察一个人都要写入日记,把对这个人观察的心得记下来,往往还要对这个人做出综合评价。关键的是他还喜欢预测这个人的未来,可神奇的是,也就是《清史稿》所说的他的预测总是特别准,被他看过的人,后来的命运发展给他以前做过的预测总是八九不离十。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记住“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重要作用,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常言说,一人快,众人远。我们要学会借力、借势,善用集体的智慧。不看轻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用人就要用长处,发掘任何一个人可用之处来为团队服务,这样,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就会很好的调动起来,完成任务也就不在话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