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前请切记: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爱,但不要因为爱而忽视了家庭教育方法。
核心与亮点
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你可以事先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恰当的奖罚细则,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学会思考与判断,从而减轻你的育儿负担。
冲动会阻碍人们汲取经验。仔细分析情况能使我们保持冷静。
教育孩子时,你的首要任务是合理执行奖罚后果(包括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不要被孩子乱了阵脚。
作为家长,你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而不是强逼孩子遵守规矩。
家长越能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协调、越有规律、越明晰,他就越不容易发脾气。
始终要记得:每当孩子完成清单上的一项任务,你都要给予表扬。这可以在精神上鼓励孩子,让他继续保持自己的好行为。
使规矩有效需要注意3个要点:
- 提醒孩子看着你
- 告诉孩子怎么做
- 站在旁边看结果
定规矩法则一览: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定规矩法则2:告知可能的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定规矩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定规矩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定规矩法则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一定要事先“约法三章”
定规矩法则8:孩子喜欢在你忙时捣乱,就拿打电话做实验
定规矩法则9: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
前言.说了五六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引入了6岁的史蒂夫收拾玩具时拖沓,和妈妈发生冲突的故事。
让孩子变得懂事需要你的努力与投入。
千万不能对本书持以观望态度(应严格实践),否则会收效甚微。
你必须切实改变自己的育儿方式并持之以恒。
你需要逐步掌握本书的法则,在进行下一条法则之前,你必须已对前一条法则应用自如。
建议每一两周只尝试一条法则,这样你和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这条法则。
不要随意打乱1 ~ 6条法则的顺序。
你的育儿计划没有必要向孩子说得太清除,你自己知道即可,让行动为你说话。
第1章 跟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
-
孩子为什么会冲动
事情的发展不如己愿时,人们心中就会滋生逆反情绪。
易冲动的人很少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就快速作出决定。这通常会产生负面影响,引发沮丧、生气等消极反应。
冲动会阻碍人们汲取经验。
易冲动的孩子需要不断在不同的后果中锤炼,最终才能学会控制情绪。
-
事先做好准备,应对孩子才不费劲
仔细分析情况能使我们保持冷静。
事先做好心理准备,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结果,这样你就不会被孩子弄得措手不及。
-
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
教育孩子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并为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个故事:合理引导孩子,倔劲儿也能换来成功
-
玛茜的故事
马茜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倔劲儿被压制的无影无踪,从而使她觉得不值得为自己争取什么,也不花心思去改变什么。 -
乔的故事
乔的倔强持续到了成年期,致使他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总是一意孤行,从而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危害。 -
丹尼斯的故事
丹尼斯是另一种倔——意志坚韧,富有毅力。能坚持自我,也能避免一意孤行,既固执顽强,又善良温和。
什么是合理的期望?
两种误区:
- 家长盲目地认为孩子必须服从自己
- 家长把孩子的叛逆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怎样培养合理的期望值
如果每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你都要反驳、斥责他,那孩子长大后终将不会快乐,只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缺乏自信心。
诀窍就在于要注重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态度。
你应该允许甚至欢迎孩子能对你的要求或命令提出质疑,而不应该把这看作是对家长权威的挑战。
请记住,和孩子定规矩的目的不是遏制孩子的天性,而是鼓励他努力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让他知道“一意孤行”与“见机行事”的区别。
你要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遵守你们之间定的规矩,这样孩子就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你希望孩子是因为明晓事理而遵守规矩,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矩。
你可以事先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恰当的奖罚细则,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学会思考与判断,从而减轻你的育儿负担。
-
容易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6因素
1. 心理预期:“他是故意的!”
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惹事的,认为孩子明知应该怎么做,却故意跟家长对着干。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只会让家长更生气。
孩子生气时容易冲动,一冲动就会用最不费劲儿的“招数”达到目的,且会故技重施。行为的结果会直接决定这种行为是否会再次上演。
如果你生气时想图个清静或心软取消惩罚,那孩子有可能已经知道,只有让你对他心灰意冷,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孩子便抓住了父母的心思。
2. 心理准备不充分
教育孩子时,你的首要任务是合理执行奖罚后果(包括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不要被孩子乱了阵脚。
对可能出现抵触情绪的情况有心理准备。别怕孩子不听你的话,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不要吓唬孩子,而应想出一些恰当的可执行的惩罚措施。只有吓唬而没有措施和行动,时间久了孩子不会拿你的话当真,你会失去威信。
3. 家庭冲突的错误解决
父母双方应保持统一的教育态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分歧。
4. 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夫妻双方应避免发生冲突,而应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教育分歧。
5. 外界压力带来的负面氛围
积极面对经济、亲戚等方面的外界压力,夫妻双方协力解决这些压力产生的冲突。
6. 家长没能合理规划孩子的生活
家长越能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协调、越有规律、越明晰,他就越不容易发脾气。
孩子发脾气,大多是因为某件事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毫无心理准备。你应合理规划他的时间,使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为将要做的事做好心理准备。
可以制定日程安排,如:
- 起床时间
- 吃饭时间
- 做作业时间
- 自由玩耍时间
- 睡觉时间
第2章 了解情绪反应的过程,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抵触行为
保持冷静的一方通常能大局在握。
不要总追问“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而要想想“我应该做些什么”。
-
情绪反应的过程
一个人经历惊吓的过程恰巧与愤怒相似。
这里引入了一个人横穿马路险些被车撞到的故事来说明情绪反应的过程。
刺激因子
惊吓反应的触发剂叫做刺激因子。
阐释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的大脑会阐释刺激因子,这个过程非常迅速,快的几乎意识不到。
生理激发
生理激发的目的是为行动做好准备。
阐释与生理激发就是“攻击——逃离”反应。
行动
执行所选择的应答方式,称为“机体应答”。
心理准备
事先的心理准备是情绪反应的真正初始阶段。
后期影响
整个过程产生的情绪反应。
-
易怒型家长的情绪反应过程
因小孩哭闹所引起的愤怒和沮丧,是家长最常有的情绪。
以史蒂夫的故事进行分析
心理准备
在冲突的开始,家长就已经进入将要与孩子“开战”的状态之中。因家长不喜欢这种相处方式,所以这会带来一种挫败情绪,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家长的消极思维定势——家长觉得管不好孩子,内心有股火。这想法反过来又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每当孩子闹情绪,就再次暗示着家长很失败。
家长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越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一场“交战”就难以避免。
史蒂夫的故事
刺激因子
从家长的角度看,刺激因子其实是不立刻听话而非抵触(关于史蒂夫的故事)。
阐释
史蒂夫闹情绪被妈妈认为是“战争”即将开始的一个征兆,然而她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反而不必要地激化了她的情绪反应,使她的怒气不断攀升。
生理激发
伴随怒气而来的生理激发,让史蒂夫的妈妈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急剧增加,使她“备战而发”。
行动
妈妈猛拽史蒂夫,对他大吼大叫。史蒂夫意识到妈妈生气了,于是不由自主地更加抵触。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冲突加剧,史蒂夫失控。
影响
史蒂夫被妈妈骂,自信心备受打击。因为妈妈说的气话,史蒂夫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很差劲。
冲突正如妈妈所预料的那样发生了,这进一步加重了她的挫败感,将来她可能会更快进入“备战”状态。妈妈也会因自己所说的气话心生愧疚。在她看来,整件事情再次证明她没办法管好儿子,儿子拿她的话根本不当回事。
-
沉着型家长的情绪反应过程
在情绪反应的每一阶段中,你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让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思维清晰。
心理准备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不要一开始就进入“备战”状态,否则一场“战争”真的很难避免。
与孩子沟通之前做深呼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保持冷静,不发脾气。对结果做好思想准备,即使孩子最后没有听你的话,你也尽到了家长的责任,用不着愧疚。
作为家长,你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学会遵守规矩,而不是强逼孩子遵守规矩。
孩子的性格倾向决定着他的做事方式。你无法创造这种倾向,但你可以慢慢改变它,使它良性发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判断力,明白自己何时该坚持自我、何时该听别人的意见。
刺激因子
你无法阻止孩子说气话活做气人的事,在此期间你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心态平和。
阐释
这一阶段是成功控制怒气的关键。
你如何阐释孩子的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接下来是否动怒,请保持冷静客观。
永远别指望孩子能对你定的每个规矩都服从,孩子有抵触情绪很正常。
你要告知孩子可能的后果,让他自己决定如何做,即使他没有听你的,他也上了宝贵的一课。
生理激发
想法决定行动。如果你不再用负面的主观臆断揣测孩子的行为,你的肢体语言会自然恰当起来。
行动
你要努力保持冷静、从容不迫,千万不要带着主观情绪,也不要翻旧账。
影响
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类似情形制定解决方案。
第3章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
第1周:定规矩要简单、具体
计划开始第1周,你需要学习两点:
- 如何跟孩子定规矩;
- 如果孩子遵守规矩,你该怎么做。
规矩应简单、具体、直接(如关电视,洗手),不要用笼统的、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
先让孩子看着你,孩子才会听你的
要想使规矩有效,你需要注意3个要点:
- 提醒孩子看着你
- 告诉孩子怎么做
- 站在旁边看结果
1. 提醒孩子看着你
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眼神交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认真听你说话,提高他听话的可能性。
眼神交流会带来约定感。
2. 告诉孩子怎么做
要有眼神交流
与孩子说话时直视他的眼睛。
态度要尊重,口气要坚定
和孩子说话时,注意不要用容易被他拒绝的方式,而要用引起他注意力的方式直接表达你的意思;不要采用询问的方式,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然后保持眼神交流,让他做一件具体的事,如“请马上开始收拾玩具”。
非语言交流要严肃、沉稳
非语言交流指姿势、手势、表情、语气、语速、音量等。
越小的孩子,对你的语言信息回应得越少,对你的非语言信息回应得就越多。如果你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矛盾,孩子会察觉并意识到你的踌躇不定,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和孩子说话时,你要避免让他产生一种强迫感,否则气氛可能会瞬间紧张起来,甚至会大吵一架。如果孩子没有认真听你说话,你可以稍稍给孩子一点压力。
不要争执不休
通常你不必向孩子过多解释他为什么要遵守规矩,只需给他一个简明扼要的理由。
一次只讲一件事
吩咐孩子做事时,一定要简单、直接,一次只讲一件事。
如果有多件事要完成,那么就一件一件完成。
让孩子复述你定的规矩
这样可以确保孩子明白你说的话。在孩子复述的时候,你可以纠正他说错的地方,然后坚定地说“真棒,那现在去做吧”。
3. 站在旁边看结果
给孩子定完规矩,然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在心里从101开始默数到115或120,不要走动。这会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他完成你的要求。
只要孩子发现你并不打算离开,他就会感觉到无形的压力,从而开始服从。
-
孩子表现好,你就夸夸他
如果孩子听了你的话,你一定要马上夸夸他,这样可以让他明白他以后也应这么做。
夸的方式:
-
口头表扬
谢谢你这么快收拾好玩具。 -
肢体语言
微笑,拥抱
夸赞的话语一定要具体,不要似是而非(不错,真棒),也不要提一些让孩子不开心的事情(下次希望你不要让我再说两遍)。
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你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让孩子牢牢记住应该怎么做。
第4章 定规矩法则2:告知可能的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
给一点“小惩罚”,孩子就明白该怎么做
(无摘录)
-
轻松两小步,就让孩子乖乖听话
第1步:遵守定规矩法则1
第2步:重复上一步
这一次你要稍稍大声一点说出你的要求。
及时宣布后果,孩子才会当真
如果孩子还是不听话,那么你可以给孩子“警告”。
“警告”的注意事项:
- 保持冷静
- 想一想确实能使用的后果有哪些(让孩子意识到你绝非说说而已)
体罚的危害:体罚是以恐吓来教育孩子,孩子对家长的望而生畏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孩子将不再亲近家长,可能也不再想和家长交谈,甚至会逃避、憎恨家长。自尊心也会脆弱,缺乏安全感。
执行后果不迟疑,孩子下次才知道怎么做
如果给予警告之后孩子还不听话,你就要直接兑现后果,不要迟疑。孩子会将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从中吸取教训。
兑现后果应保持冷静,态度坚决、果断。
可用的后果:
- 没收玩具一天或几天
- 今天不许再看电视
- 今天不能吃零食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你可以使用“面壁思过”作为后果:让他独自在没有干扰的地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待着。此方法对2~5岁孩子效果明显。
大一些的孩子,警告的方法可以是不让他做某件他喜欢的事。
有些孩子需要长时间才能吸取教训,只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后果就能立刻有效。
注意事项:
-
孩子“回心转意”也不能心软
你要告诉他:现在已经晚了。但下一次,要乖乖照我说的做。 -
只要孩子听话,就要表扬他
不管孩子是在最开始服从要求,还是到最后一刻才服从要求,你的表扬都要一样热烈。
第5章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
什么是乱发脾气
在你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孩子不停地叫、号哭,即使你说“别闹了”,孩子也不停下来;孩子发脾气时可能打你、踢你,甚至扔东西。应对这种类型的发脾气,家长最好采用本章法则。
-
怎么执行“面壁思过”
- 选择合适的地点
- 选择充裕的时间
-
孩子发脾气时哭个不停,妈妈怎么办?
尽量看着孩子的眼睛,并告诉孩子不许再闹。不要大声呵斥,但语气要坚决,声音要响亮。然后站在一旁,看着他约15秒。
面壁思过之后
你要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待在这吗?
你可以让他回到他先前发脾气的活动中去。
如果你在孩子面壁思过前说过某种惩罚,一定要兑现。如不许再看电视。
数1,2,3
5岁以下的孩子可以使用数1,2,3的方法:看着孩子的眼睛,并告诉孩子数到3必须停下来。然后数数,并看着他,保持眼神交流,数数间隔时间为5秒钟。如果数到3孩子还是停不下来,则开始面壁思过。
-
孩子发脾气时爱打人,妈妈怎么办?
如果孩子发脾气时有暴力倾向,家长应该立即让他面壁思过。
孩子仍然有打有闹,怎么办?
如果孩子没有打你,只是想提前离开面壁思过地点,你只需把他带回面壁思过地点,并告诉他只有经过你允许他才可离开。
如果孩子打你,你可以在他背后保住他,控制住他,并告诉他如果他停下来,就放手。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回合才可使孩子冷静下来。
第6章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你需要在家里定一套规矩:如果孩子希望做他想做的事,那他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此为“约法三章”。
-
怎么样的“约法三章”?
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后果。“约法三章”的最大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做正确的事就能得到奖励;奖励的大小与努力的多少相关。
贿赂、奖励的区别
贿赂,事给予某人某物,引诱他做出不当行为。
奖励,是一个人付出时间和努力完成了一个任务后,获得的一种积极后果。
大部分奖励不用花一分钱
你不必特意买东西给孩子作为奖励,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现有的东西作为奖励。“以物换物”的奖励:完成某件事,就获得相应的特权。如:看电视。
-
使用积点、清单,孩子进步一目了然
可作为积点的东西:尺寸较大、方便耐用、数量易记、不易丢失。如:扑克;贴纸+一本不用的书。
任务清单
刚开始时仅布置以天为周期的任务(而不是几天),任务要简单,一天最多五六个,内容只应包括孩子的日常生活事项。如:自己穿衣,按时吃早餐,自觉刷牙等。
每一个任务只需一个简单、特定的行为。不要包括模棱两可、会引起争端的事情。任务必须简单明确、易于考量、易于执行。
不要在清单中列一些禁止条例。
确保清单符合孩子的年龄水平。
为清单上的任务分派积点:每项最简单、花时间最少的任务都按一个积点计算。其他任务以此为依据参照修改。对孩子最不愿做的事情,赋予最高的积点。
将孩子想要的奖励记录到奖励清单中。
特权(奖励)清单
从孩子自己列出的奖励清单中挑出你觉得合适的愿望,再和他一起商讨。大体上要以孩子的基本权利作为奖励,如:看电视,玩游戏,和朋友一起玩。特权要有时间限制。
你可以将需要花钱购买的东西(比较便宜的)统一作为“抽奖袋”这一项奖励,定期让孩子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针对需要花更多的钱购买的东西,你可以让孩子攒积点,一定数量的积点才能换取东西。不要去买你不想让他获得的东西或你买不起的东西。可在实施计划前就确定每件东西的积点。
设置积点时要宽松些,让孩子每天赚到的积点比花掉的积点多出15 ~ 25个,以刺激他开始攒积点换取更大的奖励。
“约法三章”范例
任务 | 积点 |
---|---|
按时起床 | 2 |
自己穿衣、穿鞋 | 1 |
穿戴完毕才走出自己的房间 | 1 |
早餐7:15之前吃早餐 | 1 |
7:40之前出门上学 | 2 |
收拾床铺 | 2 |
饭前自觉洗手 | 1 |
早晚刷牙 | 2 |
奖励 | 积点 |
---|---|
看电视(一次30分钟) | 1 |
玩电子游戏(一次15分钟) | 1 |
出去玩(1个小时) | 1 |
晚起15分钟 | 1 |
抽奖袋 | 9 |
-
执行计划要坚决,孩子才能配合你
让孩子自己保存他赚得的积点(锻炼他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以便使用时可以找到)。每当他完成一项任务,你就立刻给他相应的积点。给积点时一定要及时,否则孩子会渐渐失去信心,不能将他的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
如果清单上的项目包括了孩子房间的内务(如:地面保持干净,床铺整齐,将脏衣服放进洗衣篮里),就一定要设置一个时间,并告诉孩子你会在这个时间点去检查他的房间,然后针对每一个完成的项目,奖励相应的积点。
同一项任务的检查时间必须每天保持一致,这才能让孩子的生活更有规律,从而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遵守规矩的好习惯。
始终要求孩子只能用积点来换取奖励清单上的项目。
如果孩子有时将所有的积点花光,有两种办法:
- 坚持严格按照清单来,等他第二天赚到积点。
- 要求孩子额外完成一项任务,获得积点(不能经常使用)。
-
谁说了算
爸爸妈妈才是唯一负责监管日常事务、分发积点的人。
-
巧妙给孩子零花钱
可以使用积点换取零花钱。
只能在每周固定的一天兑换,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的开销,培养理财能力。
-
家中有几个孩子?那就同时实行计划
(无摘录)
-
孩子太小或已到青春期,计划可以适当调整
年幼的孩子用贴纸的效果比积点好(可能是好看吧)。
大一些的青少年,也可能不必使用积点,而改变交换形式(如“一对一”,完成一件事换取一个特权)
第7章 定规矩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妙招1:做作业的环境要减少干扰
安静、远离干扰且便于你监督。
妙招2:做作业的时间因人而异
尽量让孩子在每天的同一时段写作业,这样形成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觉力。时段可以是放学回家后半小时、晚饭前约一小时或晚饭刚过等。
妙招3:与老师共同制作检核单,作业情况一目了然
通过填写检核单等作业日志以记录每天每门学科的作业完成情况,便于检查。
你可以自己制定检核单制度并执行,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协助,让老师在检核单上签字确认。
作业检核单样例:
每日作业检核单
姓名:__ 日期:__
科目 | 作业 | 老师签名 |
---|---|---|
* | * | * |
妙招4:写作业前的规矩——准备好材料
要孩子准备好当天做作业所需的全部材料(书、练习本、检核单等)并让你过目,如果有遗漏,则视为准备工作不完善,其后果是:孩子当天不能购买奖励清单中的某些特权。
妙招5:写作业时的规矩——监督而不过分干预
- 帮助孩子安排任务,按照科目将作业分门别类。
- 指导孩子从一门课开始写作业,并在写完后给你过目。
- 如果孩子写作业三心二意不专心,你可以在规矩中加入一条:每完成一项作业,就奖他一个积点,但只有作业一次性通过(而非做不好重做)的情况下才可奖励积点。
妙招6:写完作业后的规矩——换取特权要有度
你可以把写完作业才能换取的特权单独列出来。只有所有作业全部完成,检核单上签了名,他才能换取这些特权。这可以给拖拖拉拉写作业的孩子增加外在动力。
妙招7:辅导作业的规矩——适当引导,但不要过度帮助
如果孩子总说题目不会做,很可能是孩子跟不上教学进度。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帮助,那就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要替孩子完成。
第8章 定规矩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
合并小任务,补充新任务,规矩更简单易懂
可以补充的任务有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做家务等。
临时任务也要设定积点
(无摘录)
分类任务更轻松,轻松提升孩子的规划能力
将小任务归类后,不用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奖励,而在孩子完成整件事后才给予奖励。
归类后的任务应列出小任务清单作为检查项,以便孩子清楚具体要求。
-
说一遍就搞定
你要孩子做某件事时,只说了一遍,他就立即照做了,那么你就要表扬他,并额外奖给孩子一个积点。
-
修订奖励和特权内容
当孩子耍赖,不想再赚积点时,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孩子花掉积点。
-
扩展奖励方式
注意:补充了任务单后,就要相应地扩充奖励清单。
奖励方式值得好好思考,有助于使得这个机制维持平衡。
- 积点清零
请确保你所涉及的奖励内容足够宽泛,涵括孩子喜欢的一些常见活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只攒不花的情况。
周末进行积点清零,偶尔用用(不可过于频繁),否则会打消孩子攒积点的积极性。
-
孩子不配合你,就设法提高他的积极性
在使用积点的问题上需要多动动脑筋,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
孩子做错事,不惩罚,扣积点
为不良行为列出“积点损失”清单。
积点损失清单
姓名:___
不当行为 | 扣除积点的数量 |
---|---|
* | * |
原则:详细,明确,严谨。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不要没收孩子的积点。
不良行为1:说脏话
扣积点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你是因为哪句话而扣的。你得事先明确规定哪些是脏话。
不良行为2:打人
注意设置适当的损失值(不要一下子扣得太多),否则孩子再打人时,就没法给他同样的惩罚了。
扣除积点一次最多针对两个行为
如果多于两个行为,事情将混作一团,孩子会很快失去太多积点,降低赚取积点的积极性。你可以分阶段地解决不良行为。
第9章 定规矩法则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一定要事先“约法三章”
-
为什么孩子外出时经常闹人?
- 很多公共场合的环境本身就没有定规矩。
- 孩子直接面对的刺激因素很多,使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大大降低。
-
期望要合理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制定切合实际的愿望。
-
提前定规矩七步骤,操作简单又有效
- 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到目的地之前,要先确保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希望他怎么做。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做法,而不是批评他错误的做法。
告诉孩子规矩时要保持眼神交流。接着告诉孩子,你在目的地最多提醒他一次。然后,让孩子向你复述这些规矩,确保他已经明白了你的要求,包括你只会给他一次警告这一条。
这能让孩子意识到警告是一种信号,它不会有第二次,自然也就格外严重。
规矩要明确、详细(如不要从我这跑开),不要过于笼统(如你要乖)。
- 设置遵守规矩应得的奖励,要明确而详细
奖励的设置一定要与事情的困难程度相一致。
奖励的目的是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 严重违反规矩时要惩罚,才能避免危险
最合适的消极后果就是与孩子同一行为的积极后果相反的后果(积点数)。
让孩子复述你所规定的奖罚规则。
- 到目的地之后,要时刻监督
(无摘录)
- 执行后果要合理
不要用报复或者嘲笑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得不到奖励。
- 孩子脾气大时,要让他面壁思过
(无摘录)
- 让孩子冷静下来,车里同样可以进行
确保安全。
第10章 定规矩法则8:孩子喜欢在你忙时捣乱,就拿打电话做实验
孩子太小,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一有什么想法或冲动,大多数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去做。
-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岔
不能控制情绪冲动的孩子,经常表现出:判断力较差,经常撒谎(掩盖觉得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说话信口开河,过马路不注意安全。
- 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
如果你觉得他是故意的,那么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度。
- 告诉孩子具体该怎么做
不要以问句的形式表达期望,而应告诉孩子具体该怎样做。
-
4项要领,让孩子学会不打岔
- 不要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要求,要尽量说得明确、具体(定规矩法则1);
- 保持眼神交流(定规矩法则1);
- 暂时放下你手头的事情,说出你的要求;
-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骂孩子或使孩子难堪,避免矛盾恶化。
-
定规矩5步骤,孩子更有眼里见儿
- 告诉孩子一个规矩
- 告诉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什么奖励
- 告诉孩子违反规矩会受到什么惩罚
- 开始实践
- 多多练习
-
怎样让孩子在其他情形下不打岔
情景练习,多多练习。
第11章 定规矩法则9: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
5岁的南希看电视不吃饭的故事。
-
孩子为什么不愿放下手头的玩具
孩子还没有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制力。
-
准备阶段要冷静
不要发怒,保持冷静。
-
6步计划要有序
- 提前说出你的规矩
提前说出你的规矩,孩子会提前做好准备,不会猝不及防。
- 设置遵守规矩时应得的奖励
- 设置违反规矩时应受的惩罚
- 多多提醒孩子
孩子有了心理准备,就不易抵触。
“三铃法”(类似剧院里的三遍响铃)提醒。
使用定时器。
- 严格执行既定方案
时间到了,要坚决、冷静地执行既定方案。
- 付诸实践
第12章 全家齐心协力教孩子,定规矩变得很容易
-
教育方法要有持续性
定规矩法则1,2:可永久使用,注意不要起冲突
定规矩法则3:永久有效,注意引导孩子独自平复情绪
定规矩法则4,5,6:适当更新,不断扩展内容
定规矩法则7,8,9:因人制宜。
-
家人共同育儿,孩子对规矩更不会抵触
教育理念要统一,排除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