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15日搬来市里居住,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在感叹时间飞速流逝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颓废感到惭愧。这段时间自己一直以忙碌为借口放弃了学习,一本杂志只读了几篇文章,一本书只看了几页,看过之后也懒于动笔写一写读后感受。学生活动总是向后推迟,能拖就拖。课堂教学虽有认真备课,但却从来不做反思。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很少参加,学校要的材料也是糊弄了事。面对这样的自己,我甚是讨厌,是什么让自己变成了这个样子?很多陪读的人照样生活、工作两不误,自己是怎么了,如此放纵地过日子?我曾列出自己一日的清单,如下:
早晨
5:20起床,至少做三个菜,包括女儿的午餐和早餐,不能出现重复的情况,要荤素搭配。
6:20准时下楼,去往工作的学校。
7:35左右达到学校,开始带着学生读书,写字或计算。
上午
8:10分准时上课,上午的四节课,自己至少有两节,无课时批改学生作业,查找问题,或备明天的课程。
中午
11:30分午休,吃过午饭后,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午睡的时间,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少,就会有20到30分钟的休息时间,问题多,就会取消休息时间。
下午
13:00准时上课,课多时,我只有一节课,也就是40分钟的读书时间,如果某个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还会继续辅导,或者上午还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也会占用我的读书时间,但我尽量做到每天在学校阅读一些专业杂志。因为杂志里的每篇文章不存在连贯性,一篇读完,不会影响下一篇的阅读。
14:30到14:50是打扫教室卫生时间,我都会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参与劳动。
15:30学生放学,老师晚10分左右离校。
16:00左右到达富区,每天这时我是最忙碌的,因为在20分钟里,我要买好今天,明天早晨与中午的菜,并且不能重样,以便更好地调动女儿的食欲。所以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一直在思考买什么,做什么?三顿饭的搭配怎样合理,怎样有营养?自己总是被饭菜里的学问难住。
晚上
16:25左右离开富区前往市里,车上很想闭目养神,但自己一直很难做到,因为一坐车就特别精神,总想与身边的陪读伙伴聊聊家常和孩子的情况。
17:20左右到达市里,走进家门立刻开始做晚饭,争分夺秒,要在女儿18:30左右到家时吃上晚饭,因为女儿19:10就会离开家去学校上晚自习,每天22:00左右才会回家。看着女儿如此的辛苦,感觉一切的劳累都是值得的。女儿不在家的这段时间,我通常会打扫一下房间,准备明天早餐和午餐所用的食材,或者出去散散步,再或看看手机,有时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女儿回来后,我都会陪着她一起熬到11:30左右才睡觉,这期间或看书,或看手机,有时也会睡着。每天夜里的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这两个多月我一直是这样读过的。
看着这份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日常清单,我发现陪读的生活与以前比较,第一,在路上多出了大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导致睡眠时间有些不足。第二,做饭的时间过于紧张一些,思考的菜品也要多一些,所以要耗费一些精力。其他的一切照旧,和女儿上初中时没有太大变化。自己不去做,不去学,其实是自己的心态问题,也是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太差,导致现在的颓废状态。找到了原因,就要尝试努力改变现状,以后争取一个星期总结一下本周的生活与工作,或者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设计一项学生活动,再或者记录一下女儿的高中生活,总之不能停笔,也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慢慢给自己适应的时间,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