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红楼梦》:不就是一本小说吗?有那么高的价值吗?评价得天上有地上没的?
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但我敢说他们大多要么根本没有读完,要么压根没看懂,因为《红楼梦》的地位真的不需要再去证明了。
文学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当然是有深度的),如果看不懂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自然无法看到其内在的价值。
看《哈利·波特》,很多人都看到了魔法的威力,看到哈利·波特的智慧和勇气 ,有多少人注意过哈利·波特脸上的伤疤代表了什么?是否看出每个角色的名字其实都是暗含玄机的?
看《金瓶梅》,除了男女之间的那点事,你还看到了什么?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被评为优秀小说,绝不可能只为了描写当时上层社会的享乐主义。
读书的目的,不外乎消遣、收集信息、获取知识。
费时费力的读书,想必大家多数都不是为打发时间,而是希望有收获。
大量的经典作品,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们都是有裨益的,但前提是:你得读懂了。
有人是有天赋的,但更多的人还要学习如何去理解作者笔下的世界,《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作品》就是这样一本书,教我们如何解读文学作品。
都说要读名著,可你真的看懂名著了吗?作者托马斯·福斯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文学教授,教授经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课程以及创意写作。他既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还是个文学评论家。
《文学课》在国内书店的陈列建议是:青少年 阅读教育,事实上,这本书,托马斯也确实是专为青少年写作的实用阅读指南。他期望通过解读各种文体,讲解各种文学手法,让青少年读者轻松理解文学内在的意义。
大学以前,我们都上了十多年的语文课,却很少有老师教给我如何理解文学作品。如果你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这堂迟到的文学阅读课,现在上还来得及。
19节主题阅读课,让我们在真正理解伟大作品的同时,爱上文学阅读与写作。
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
托马斯说:天下的故事都是一样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文学。
2008年有一本叫做《坟场之书》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孤儿博德误入一个闹鬼的坟场,被鬼魂收养并保护的故事。无独有偶,1894年,曾有一本《丛林故事》,讲一个人类少年毛克利被狼收养,还被一只黑熊保护。
如果你读过两个故事,就会发现“博德就是毛克利”,那你会不会想一下“博德在坟场”和“毛克利在丛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两个主人公肯定没有关系,但两位作者一定给我们传递了深远的含义:人类的幼童却要靠动物或者鬼魂去保护,这意味着什么?对原本该提供庇护的人类又意味着什么?
想到这里,你一定不会只拘泥于欣赏故事,而是会去寻找答案。
除了很多作品之间有关联外,大量的文学作品本身就脱胎于其他的文学作品。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有很多经典作品,不仅经常被搬上舞台,根据其改编再创作的作品也有很多,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莎翁作品中的名言更是被多次引用。
西方的很多作品都有《圣经》的影子,托马斯在书中列了一个清单,是圣经中经典事件和话语,能够帮助我们识别人物的特征,从而理解故事。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是文学集大成者。围绕着《红楼梦》,两岸三地不仅出了很多影视作品,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也很大,不管是讲述故事的方式,还是塑造人物,都能从很多作品中找到蛛丝马迹。
都说要读名著,可你真的看懂名著了吗?当你一旦发现自己读的作品和这些大家有关联时,你就可以把他们的思想融入这部作品,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留意书中的象征意义
看小说时,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着重看他们的遭遇,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境遇欢喜忧愁。
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情节上,忽略细节以及象征意义,你就可能不会明白故事发展的真正缘由,主人公做出选择的必然性,那么你的收获就只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
就餐不单纯是为了吃饭
文学作品里有很多就餐的描写,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只是吃饭吗?肯定不是。
人们喜欢请朋友吃饭,如果请敌人吃饭,那就可能是宴无好宴了,比如鸿门宴。
即使家人聚餐,作者也会通过就餐的细节描写表达一些深意,比如《红楼梦》中的每次宴会,排场不同,参加的人数不同,蕴含的深意也就不同。
都说要读名著,可你真的看懂名著了吗?贾母的寿宴极尽奢靡隆重,体现了贾府的显赫地位,而最后一个中秋夜宴清冷悲凉,显示的是繁华落去,即将覆灭。
作家笔下,关于天气、季节、环境的描写都是蕴含特殊深意的。
各种天气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下雨不仅仅是下雨,下雪也不仅仅是下雪。
雨雪天气是可以渲染气氛的,还能冲刷心灵,春天的雨还代表着新生和希望。雾则意味着迷茫和混乱。
文学中的地理环境也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不仅让我们看出主人公生活和经历的背景,还能帮助我们观察人物的内心活动。
就像哈利·波特乘火车,从伦敦前往霍格沃茨时,窗外的风景从田野、河流、山脉,最后变成荒野,这意味着哈利·波特即将面临的生活是自由和危险的。
人物的体貌特征传递特别的含义
文学作品里会有人物的外表描写,有的会有生理缺陷,有的患有疾病。
生理上的一些特征,代表着人物不同的内心,象征着人物的经历。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虽然丑陋,却是个善良的人;哈利·波特脸上的伤疤叙述着自己的故事。
都说要读名著,可你真的看懂名著了吗?残疾和疾病更意味着特殊的含义。
“书中一旦出现盲人,就意味着要发生很多事情。”
作家一旦写某个人失明了,那他之后的所有言行举止都要和“失明”联系起来。除了为表达什么,没有作家愿意费这个力。
疾病可能根本不是生病,而是反映了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能只用眼睛读
西方有云: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的鲁迅先生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可见,读者不同,看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但无论你怎么看,都不应该脱离作者的思路,信马由缰。
“不要用今人固定的眼光去阅读,而要回到故事发生的年代,用那个时代人的眼光去阅读。”
要跟着作者的思路去走,站在他的时代背景去考虑,才能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就像看《红楼梦》,我们不能一味地批判贵族的奢侈,一方面那就是贵族的生活日常,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这些对封建统治和制度进行批判。
都说要读名著,可你真的看懂名著了吗?《文学课》的作者托马斯由于是美国人,所以书中提到的作品多来自于《圣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作品等,和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出入,但文体和文学手法其实是相通的。
一旦掌握了阅读方法,理解东方的文学经典也就没有难度了。
德国作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你只有读懂了每一本好书,才能从高尚的人那里学到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