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将理学用于实践,是个经世致用的读书人。
人生在世要生存,又要发达,如何能做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主一”,一心一意做一件事,不去想别的心事自然单纯。单纯就集中,集中则有成就。有了成就生存就不成问题,成就高到一定程度,就能发达。
在这个选择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主一是确保发达的不二法门。现在想获取信息,易如反掌。你要掌握一门技能,必须踏踏实实的练习。大多数人心急火燎,恨不能今天学了,明天就出师。学不好的原因就是不专心。中国有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画出的油画能和高清图片相媲美。他一年只画一幅画,售价1000万人民币以上。工匠精神也是主一的实践。
曾国藩在30多岁时,便从《易经》中悟出了宇宙无圆满无缺,人生已无圆满无缺的大道理,从而向往“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生命境界。他的这种“求阙”的理念对人生有积极的警示作用。它提醒人不要太贪,太向往完美,还可以提示人在得意之时要保持冷静的一世,不可太傲,太狂,太自我膨胀。因为事物发展到顶点,接下来便是凋谢与亏损,展现的是一副向下走的状况。
一想求完美就是执念,即便是一个反贪局的官员,如果一心要破案,那他就可能用非法的手段去调查。执念就是贪念。
我的观点是先完成再完美,小步迭代,一步一步向前进。
有了主一和求阙的两大原则。曾国藩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官场上,一步一个脚印勇猛精进。
曾国藩为自己定下12项日课。其中有静坐和读书不二两项。静坐的目的是为了体验本性中的人心恢复,静坐的姿势应该厚重稳当,整个生命处于凝聚状态。读书不二指一本书没读完,绝对不看其他的书,东翻西翻的阅读,是为了别人而活着。从这两项可看出曾国藩是身体力行主一。先静心再读书做事。主一看似缓慢,其实在许多场合是值得称道的最佳方式,比如为学问打基础的阶段就必须拙而慢,读经典也需要拙而慢,办大事之前,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的讨论也宜拙而慢。欲速则不达,慢就是快。
曾国藩把记日记作为日常反省的重要方式。在日记中不仅诚实无欺,狠批自己,而且不允许补记,及时记录及时反省。
曾国藩就是这样,三四十年如一日地反省精进。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读书人成长为一个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