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究竟哪家答案靠谱?
大家只要学习一段时间申论会发现,我们一直强调申论是“客观化考试”,居然每个老师做出来的答案会不一样,到底应该参考哪一家的解析?
今天,我们详细来为大家拆解分析一下,如何判断谁的答案更靠谱。
申论学习到最后,有那么几道题我们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答案,基本上上了考场就能拿到高分。
这个最满意不是靠主观感觉。
有以下具体的评价方法:
一是要点是否符合题意。所有要点是否符合题干的主题关键词和逻辑要素要求,可以使用反代法来验证。当然,反代是代入材料的语境中去品读,要多揣摩几遍,不是看一眼脑袋过一遍就轻松的瞄出答案存在的问题。
作为专门教申论课的老师,写解析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我们一个刚接触的小白,又怎么样那么头脑清晰的发现自己作答中的问题。
所以,针对答案中的每个要点,需要一步步还原这个对应要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这个过程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真正见功夫。
举个例子:2016年多省联考有这么一道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15分)
通过题干我们知道想要我们寻找的要点应该符合:
主题关键词是“创客运动”
逻辑要素是“积极效果”
网上有这样一个解析:
(请大家注意,我只是教大家如何去研究申论答案,不想抨击任何机构或老师,如果有误伤请理解,大家写解析都花时间不容易,挑毛病问题永远比真正做事容易很多!我自己的解析也可能因为考虑不周会存在问题,我相信把方法教给大家了,我们才会不被答案阻碍前进的脚步。请大家不要将解析对号入座,让我惹火上身哈哈)
我们注意红色方框的要点:提供平等的创新机会。
如果没有做过这道题没有关系,我们只就这一个要点进行分析。这个词是材料中的,我们来看看原始材料:
2013年11月,英国《经济学家》刊发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的文章让中国“创客”成为焦点。该文指出,中国创客的力量不可小觑,其潜在的优势就是他们与所谓的山寨制造体系密切联系。企业之所以山寨是因为没有设计和创意,依靠模仿他人产品来生产制造,而创客恰恰是设计和创意的源泉和载体。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源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平等创新机会。若能将创客的设计和创意嫁接于低端仿造企业,让创客的巨大创造性和制造需求与山寨企业完备的供应链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势互补。或许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未必不是山寨企业转型的一条出路。
我们注意材料中加粗的句子:
很明显上面答案中“提供平等的创新机会”是从这里提炼而来。
刚才我们说了,根据题干,主题关键词是创客运动,逻辑要素是积极效果。
我们采用反代法:
在材料中“提供难得平等创新机会”一看,动宾结构,提供机会,符合“积极效果”这一逻辑要素没错。
符合主题关键词要求吗?它是针对什么对象提出来的。
材料中很明显它的对象是“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源”。
软件开源和硬件开源与创客运动有关吗?显然没有啥关系。
所以这个要点不能作为本题作答要点。
为什么会犯这个小错误,因为题干让我们找积极效果。
我们看到表示“积极效果”的词,一激动就忽略了前设条件“创客运动”。
这个错误很普遍其实。要点就不符合“问什么找什么”的要求。
二是要点是否忠实材料。所有答案要点的关键词是否源自材料,或者是跟材料的表述接近,而不是凭借个人储备积累去概括一个感觉差不多的词放上去,因为你很难保证这个词符合题干中“准确性”的要求。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刚才那道题。解析如下:
大家注意红色方框“缓解就业难”这个要点,这个词语材料中是没有的,是根据自己理解加上去的,材料中围绕“就业”有创造就业岗位这个要点,没有缓解就业难,我们就不需要往上加这个是自己引申的要点,应该删除。
这是属于要点过度引申的情况。类似的要点还有“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建立”,也是典型的自己臆想的。也应该被剁掉。
还有一种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话去概括。这是不少小伙伴受到大机构答案引导的结果,总是想用规范严谨的表述去写答案,实际上题干上根本没有关于表达的要求,翻开所有的申论真题试卷,关于表达要求只有一个,叫做“语言流畅”,这个要求往往在贯彻执行题目和大作文部分出现。
下面关于表达我们举个例子。
在2011年地市级申论对策提出题目当中,让我们根据给定资料4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中有个表述是“道路坑洼”
很多同学说,坑洼这个词太口语化。不符合机关表达风格。
然后概括成:路况差。
这个词符合准确要求吗?
不符合,因为路况差太宽泛,天气差能见度低是路况差,道路拐弯多也是路况差。
我们自己概括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已经偏离了原意,要么放大要么缩小范围。
其实,考试的时候我们直接写道路坑洼最保险,因为要求上从来没有“表达规范”的限制,道路坑洼也不是不规范,只不过口语化一些,如果非要规范一下,可以写路面不平整,基本上忠实原意。
三是要点是否全面;
我们到市面上找到3、4份答案,互相对照,哪些要点是共性的,比较容易的研判,共性要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答标准要点。
哪些是这里写了那里没有写,需要分析这个要点提出来到底有没有依据。要点的研判方法还是同第一项。
尽可能把这个要点补全,符合“全面”的要求。
四是要点的逻辑性如何。
各个要点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在最后答案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讲求逻辑条理,都需要写我们很喜欢的“总括句”,不少题目直接把不同方面的要点分开分条罗列即可,一般在综合分析、贯彻执行中需要体现出逻辑层次。
逻辑的好坏怎么判断?绝不是答案看起来高大上的就是好答案,越贴近材料本身的逻辑越好。
这个听起来有点抽象不好把握,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这个答案中,能够体现出逻辑层次的总括句分别是:
对国家;对企业;对学校;对个人
猛地一看,感觉蛮有道理
我们再仔细往下思考
每个层次下的要点,是否都符合对应的逻辑范围?
比如在“对个人”层面,“推动个体式制造业发展”这个要点,适合放在这个层次吗?
好像不太合适。所以,这里可以说是逻辑不严谨的。
这道题不需要自己加这么多戏,每个要点出来了,加序号单独罗列各要点即可,因为每个要点都指向一个方面层次,逻辑上已经自动分开。
什么时候需要梳理出逻辑层次?
材料之间的要点逻辑关系非常明确的时候。我们看下案例:
整个答案的逻辑很清楚:
开头部分,主要是从材料中提炼出了取得的总体成绩。
第二部分,根据材料提炼出推进寄宿制办学原因,可以理解为这样做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具体措施。
第四部分,承诺+号召。
这些逻辑要素是根据材料要点梳理出来的。这就契合题干中关于逻辑层次的要求
好了方法都教给大家了,后面就是多书写多对比多分析多揣摩,当你能够写出一个比其他人更值得推敲揣摩的答案,那么相信已经进入申论高分行列!
最后,赠送大家一套《巅峰申论视频》
https://pan.baidu.com/s/1kmTxT6Aa6lx-Jm7IV_XBaA#list/path=%2F。
我们先下载讲义(大概是100页),然后再收看讲解视频,相信会有意外的收获。学习中有疑问也可以加我微信dabaiwsl,我会尽力帮大家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