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七十八,魏纪十(公元262年—264年,共3年)
【原文】
昭辟任城魏舒为相国参军。初,舒少时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知之,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为皎厉之事。
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举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累迁后将军锺毓长史。
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及为相国参军,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昭深器重之。
【原文华译】
司马昭提拔任城人魏舒为相国参军。魏舒少年时,反应十分迟钝,乡里人都不看重他,他的堂叔、吏部郎魏衡在当世有名,也不了解他,让他看守用水力舂米的水碓,每每叹息说:“魏舒以后能当个百户长,我就心满意足了!”魏舒也不介意,也不做那些能表现自己的事。
唯有太原人王乂对他说:“你终将为台辅大臣!”还经常接济他,魏舒坦然接受,从不推辞。
到了四十余岁,魏舒被郡里举荐为孝廉、上计掾(佐助到京师上呈计簿的官吏)。宗党认为魏舒没有什么学问,去了也考不上,劝他不要接受,这样还可以有清高的名声。
魏舒说:“如果去了考不上,那是我自己的问题,怎么能没去考,就认为自己考不上,然后就推辞不去,谋取清高的虚名呢!”于是刻苦自学,一百天学一本儒经,因而到洛阳参加对策考试得中,一路升迁到将军钟毓的长史。
钟毓每次与诸参军及佐吏射箭比赛,魏舒就负责记成绩。后来,有一次,参赛人员不足,就让魏舒充数,魏舒从容施射,发无不中,举座愕然,没有一个人赢得了他。
钟毓叹息说:“我不能让你发挥才能,就像这射箭一样,岂止是一件事而已!”
等到魏舒任相国参军,相府和朝廷的各种琐碎事务,没有一件不处理恰当的,至于应兴应废的大政方针,众人无法判断的,魏舒徐徐筹划,见识都超过众人。司马昭对他深为器重。
【学以致用】
看到这一段,很有感触
01,即使身边有很多人不看重你,那又如何?
我们出身的条件可能不一定好,没什么背景
可能成长过程中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长相平平,反应平平
同地方的,同年龄阶段的人好像都有出息了,但自己好像还没有什么起色.....
以上种种......
那又怎么样呢?
你只要始终看得起自己,始终往内求,找到内心的“自己”,这个“自己”,可以称呼为王阳明先生提出的“良知”,也可以是《楞严经》里面的清静灵明的真心、正觉,又或者是道家称呼的“万物一元”....什么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找到“它”
当你找到“它”,你就有了“自我”,有了自我,就有了自由
你就像是把自己修成了一个“独立的星球”,自动运转,不随外物而影响
所以,外在的物质条件,外在的有些人,因为不了解你的内心,不了解你的“本来面目”而产生的评价,你都会过滤掉,理都懒得理,至于情绪,就更加不会有了,
同时,也会有真正看到你内心深处的人,认可你的价值,你也会坦然接受,因为你会觉得他看得很正确
然后静静的修行,把修身的功夫做深
02,时间,对于找到“自我”的人,对于修行的人来讲不算什么
怎么诠释这句话呢? 打个比方
假如,我们按照农村的标准,按照一般性的,普通家庭的标准来看,一个人到了30多岁,一事无成(比如车,房,事业,存款...对象...),还在漂泊着, 这就是很晚的事情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时空刻度是,20岁出头一点就得结婚生小孩,不然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然后到了60岁左右,就想退休了....觉得青春没有了....
那么,如果是一个找到“自我”的人来说呢
比如这个人立志要干点事情出来的,那么,在没有任何背景,资源的情况下,别人可能10年内随随便便成功,他有可能10年才刚好打下第一个基础
别人可能30而立,老婆孩子热炕头都有了....
但是,对他来讲,30岁,才刚刚把人生要走的大坑都走完,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智慧,有独立分析,结构这个世界,结构自己人生,生命的方法论,那么,30岁,对他来讲,才刚刚“成年”,一切时间刚刚好
假如他走企业家之路,那么,他会60岁退下吗,不会的,他的青春,会伴随着他的事业的运转,会一直在,就像王德顺老爷子说的那句话:我今年80岁了,我还有梦想...
他还正青春呐....就是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青春不止....
那么,30岁的人,就看起来很晚了吗....
有多少人30岁的阶段,能够参悟生死大事?婚姻大事?国家大事?(这个不从政不谈)
有多少人连自己都不了解就进入婚姻的?还没准备好就做了父母,然后呢?有多少人会继续学习怎么做父母的?....
那么,对于会修行的人来讲,时间就更不是什么问题了....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60岁才过了一半,自我生命的体验才刚刚开始.....
像三国这个时期的人,平均寿命还没有今天人们的平均寿命高,你看,魏舒40岁了,事业才开始苗头,然后呢,他还能继续全力以赴的准备,积蓄....
有没有人阻挡呢? 当然有,估计还不止宗党一个,肯定还有其他人,包括身边的亲戚....
但是,魏舒的这段话,这种行为值得我们深思,然后一转身,化为己用
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
既然自己决定要沿着那条路走下去,那么,就先走下去看看,管它结局是什么,管它后面还有什么变化,是否能成功....这都是未来的事情
我记得16年刚过元旦,刚起心动念要改变,要成长,就得学习, 于是借钱(当时刚入地产中介,没人教,也没钱)学习
好家伙,这一学,就出现了几个现象
门店经理(老板之一),老板娘,同事,都劝我,这是骗子,是某销,然后找视频链接给我看
然后,学习的同学当中,很多人吵架,说不满的,抱怨的..多得很
我当时一概不听,首先给自己画一条线:如果三招(三大思维模式)里面,我只学会一招,这笔几千的学费就值了, 何况还能有这么多同学,总有高手所在....
其次再画一条线:先学完第一阶段再说(120天),自己都没有学完,关注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干什么......
最后的结果是,受益匪浅,我的自我慢慢觉悟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到现在还在无形无相的使用里面学到的方法,比如,我写资治通鉴笔记的格式——【学以致用】
所以,魏舒讲的这句话我经历过,并且获得了正向收益,所以收获很大
这句话的第二点: 自学
我的很多想法的深入,都是通过自学,自问得到的
只要你有了一条规划路径,只要你愿意相信,你是能通过自学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这个自学,不是说不能请教其他人、老师、高人)
我已经三个“过年”没回去了,今年是第三年, 每次趁着过年深度思考,把所学的内容,以脉络线的形式列出来,然后看缺什么,缺哪个领域那根脉络线,然后,你就能根据自身现状,推演出,大约什么时间节点会把这个领域安排上日程
这个学习,就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了,二是为了你的终极目的,为了你的“修身的功法体系”(来源于小说概念)更加完善,完整
比如今年接触中医,开始自学中医,一下子把我的结构体系升级了好几个纬度,昨天推荐给了朋友,今天回复,收获特大。
这句话的第三点:百日习一经
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目标细分,一个是节奏
分解目标,把握节奏,日拱一卒
快不得,一快就乱,就领悟不深,就坚持不下去,就容易放弃
慢点好,根基越深,就不会轻易倒。
另外,补充一点:时间,对于找到“自我”的人,对于修行的人来讲不算什么,
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浪费时间。
03, 时刻准备着
只有时刻准备,才能等到机会
只有慢慢进步,才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互联网有个词语,叫“幂次方法则”
我为什么开始写笔记呢? 就是在两本书上同时看到了这个词语(以前没概念),于是我就行动,于是连续不断坚持了468天(某书上有时间记录)
王阳明大致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关键的时候只有心里熟的东西能用上,没有那时的纸上谈兵现在很难如此行师
这是他在没有兵源,没有财力,没有盟友支撑得情况下,只用了旬日的时间就平掉了宸濠之乱
这可算是超级经典的案例,王阳明的这段话也能够印证魏舒后面的情况
所以呢,我们要时刻准备,只管耕耘,暂时放下收获
当“秋收”的时机一来临,自然会有你的舞台,会有你的收获。
我们应该向魏舒学习,他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的不止以上这三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