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影响需要一点时间

教育的影响需要一点时间

作者: 80403205282e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07:21 被阅读0次

他上周回到了四年前支教的地方“腾冲界头”,见到了以前的一些学生,和他们聊了现状,回忆了过去。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较多的交流,分别得到了一些思考,今天说第二位学生J。

去年的视频作品

这还得从去年10月份说起,同学J向他询问关于创作视频的手机软件,根据他的经验,给J推荐了几款常用的软件,第二周J发来了脚本,逐渐又发来了视频初稿、成品。到了2018年11月份,看到J的视频作品,他感受到了开心,也很惊喜。开心的是时隔四年,期间基本没有联系,但这J会主动找他询问创作视频的手机软件,至少学生还没有忘记他。惊喜的是学生的脚本写得好,作品也很不错。值得一说的是,这不是任务,不是参加比赛,而是自己的喜好,在初三阶段利用周末少有的时间进行持续的拍摄、修改,最后成品。

聊天了解更多创作的背景

这次去腾冲和J聊天的时候,除了最新的状况,还着重聊了关于这次创作的前前后后。J在前几年也没有做什么视频拍摄与剪辑,这次创作的原因是,J在学校听老师、回家听到家长都在说家乡有人到外面的大城市里面遇到了“钓鱼”事件,就是在路上捡到钱包,最后钱包的钱没有拿到,自己的钱却反而被敲诈拿走了,因此上当受骗蒙受损失。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和家长口中说出身边环境的事情,J就想起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创作一个作品,以此提醒其他人,可以做好相应的防范。

就这样一个念头,J在学校完成了剧本的写作,周日回家开始向他咨询创作的软件,再去寻找拍摄的伙伴。由于上初三,正常情况下每周只有周日下午的半天可以回家,其他的时间段没有办法离开学校的,也没有办法把手机带到学校里面进行拍摄。在这样的情况下,J首先把剧本和合作的演员找好,然后找好拍摄场景,拿了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拍摄和初步的剪辑,然后一点点修改。

当时,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J的同学朋友都称其为“J导”,虽然有点开玩笑、同学朋友间嬉闹的一种称呼,但J也特别的开心。虽然成品出来之后,称J为“J导”的同学少了,但这不影响,J已经完成了作品 ,而且也分享给了很多同学观看,也分享到了QQ空间,反馈效果都还不错。很多同学看完之后也会有所赞叹,但这样的方式可能不是其他同学的“菜”,他们或许没有这样的爱好,没有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没有能力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事情。当J得知自己的作品被老师认可称赞时,被放在更大平台展示给更多同学观看时,还是特别开心的,这可能也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希望能够继续去尝试和探索更多的可能。

在心中播下一颗种子,静待发芽

身边的同龄人很少有通过视频创作去表达自己想法的,而J在4年前就有接触了。那是在少年派项目入驻学校后,做了外出的活动,会利用设备进行拍摄剪辑,然后呈现一个活动内容;同时,个人或小也可以利用空间开放的时间做一些尝试和探索,那时候的J也有参与拍小视频,但没有出现特别优秀的作品。

或许是4年前的这一些小小的活动,一点点尝试,到了4年之后,刚好遇到一个和自身比较相关的事情,恰好又想到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做一个尝试,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视频了解“钓鱼”的事情。这些“巧合”似乎促成了教育带来的一点影响,一套课程、一个活动、一句话都有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点痕迹,那颗类似种子的东西,随着成长会经历的各种事情,会接触各种信息,这颗种子在不经意间吸取了更多的水分、养分,有一天就突然萌发了。当然这不是必然,也绝非偶然,没有当初的接触和尝试,如何会进入自己的视野,如何成为大脑回忆的一部分。

当然教育的影响可能不仅仅需要4年,可能会需要更久,但是这点时间也可以看到一点点影响了,虽然这样的影响没有量化的评估,可和同龄人相比,如果没有那一次次的接触,J能用视频方式呈现表达的可能性肯定会降低。

教育不能够着急,而且这种素质类教育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可以用分数进行短期的评估和考核,这需要有耐心,需要一点时间去滋养,需要一点时间去接触到创作的灵感(和自己切身相关的一些事件),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孩子就有可能自己投入其中,到底结果如何,这是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3,2,1,停!”你可以想一想,有什么书、什么事情、什么话是在很小接触,但长大后才发现影响很大的?

特别感谢 | 图片来源:Pexels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影响需要一点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tj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