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二)

《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二)

作者: zj春华秋实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4:08 被阅读78次

        本书以德国历史为主线,以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为基础讲述了欧洲各国间的矛盾,并进一步以国家间矛盾为出发点讲述了各国的外交及相互间结盟和对抗,进而推导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这是一个严谨的逻辑链条,故本书名曰《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二)主要谈谈技术和理念对战争的直接影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技术决定战术”。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并且主要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机枪、坦克、飞机、潜艇这些技术兵器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格局,无论是一战时西线的堑壕战还是二战初期德军的闪电战都与这些技术兵器的出现息息相关。就全球范围来说,随着这些技术兵器的出现,再也没有出现过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对文明程度较高民族的征服,类似于日耳曼野蛮部落灭亡西罗马帝国、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的现象再也不可能出现了,也就是说类似成吉思汗之类的游牧民族的英雄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近听过马云的论坛演讲,其中大意是: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来的话,那就是人类和疾病的战争。这个观点跟《战争的逻辑》所阐述的“技术进步,消灭战争”一脉相承(《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三)详细阐述理由)。

        如果“技术决定战术”,那么决策层的军事指导思想决定了战略,也就是说人的理念问题直接影响战争的胜负。二战爆发前法国的军事指导思想与德国相比整整落后20年。以贝当为代表的在一战中成长起来的法军高级将领决定了法军的指导思想,他们没有看到技术兵器的革新,早已不是马克沁机枪的战争了,即便举全国之力,耗上50亿法郎修建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也无济于事,保卫不了国家的安全。因为技术兵器早已更新升级,二战战场 地面上有坦克集中起来组建的装甲部队,空中出现了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两次世界大战中,值得一提的还有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在斯大林的直接指挥下,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蒙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原因很直接,斯大林出生社会最底层,从小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也没有高雅的爱好,对军事完全是外行。  当然苏德战争以德军的完败而告终。那是因为苏联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以及冬季特别严寒的天气。德国的先进装甲设备到了苏联境内根本派不上用。“闪电战”不可能,只能拼消耗。斯大林依靠庞大的人口和土地压倒了希特勒,而不是战胜。

        由对技术和理念的思考,我想到了道德问题,也可谓战争中的政治问题。如果不是道德问题,希特勒绝对是军事天才。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失败和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失败相似,都奴役老百姓,都忽视民众意识,发动底层人民参战,怕最终影响自身的统治。苏联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因为后期斯大林不再直接插手战争),但是斯大林同样奴役老百姓,为了苏联的工业化和集体农业政策,牺牲了无数老百姓的生命。二战胜利后,苏联更是不顾国力,对内镇压,对外与美国开展疯狂的军备竞赛(冷战)。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结果苏联没有亡在西方敌对势力手里,却于1991年12月25日自我崩溃,宣告灭亡。

        相反中国的毛泽东走人民路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革命胜利。“读史使人明智”。

相关文章

  • 《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二)

    本书以德国历史为主线,以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为基础讲述了欧洲各国间的矛盾,并进一步以国家间矛盾为出发点讲...

  • 《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一)

    我们不管认识一个人一个事物还是一段历史,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内在的逻辑。譬如深刻了解一个人,不仅看他...

  •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01 在逻辑思维中,有一篇题目是 弱者的逻辑,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讲述...

  • 2018-01-26

    读书笔记之二 不讲逻辑的《课程的逻辑》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读后感 这一章节,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与...

  • 《未来简史》读后感2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第二天读后感 由于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再是威胁人类三件...

  • 战争的底层逻辑

    战争是自然界的法则之一,始终存在于天地之间,无论在什么样的群体和种族中,战争从来就不曾中断。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 02. 封建社会的终结

    序言 1. 战争逻辑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就是战争逻辑变了。春秋之前的的战争,其实不是以...

  •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8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9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 学习课题及其构成的心理学透析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20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争的逻辑》读后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um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