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写这篇文章起源于我昨晚的一个梦境。梦中,大学好友来南京找工作,想暂住在我这里,我满怀欣喜的对她说,“好啊,我带你去我家”,可是拐来拐去,就是没有找到我在南京租的小房子,路口处一转弯,竟然回到了自己乡下的老家……家是我小学时候的样子,木头门半掩着,爸妈坐在庭院里吃着煎饼卷大葱,想着补充了能量要下地干活了。梦到此结束,我醒了。那一刻的场景,像是我三年级放学回家推开门的场景……
今年26岁的我,爸爸57岁,妈妈62岁,妈妈的年龄与我同龄人的奶奶年龄几乎相当了。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孩,和《女儿们的恋爱》中沈梦辰讲到的一样,爸爸很好,但是就因为一点小事情,而要承受一些精神上的压力。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自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为爸爸争口气,即使没有儿子,但女儿一样可以很优秀!抱着这样的心态,要强但又不很坚强的自己,毕业后放弃了爸爸妈妈的温室,选择了南漂。我相信,每一个选择在大城市打拼的人,虽然没有文章一开始引用的毛主席那样坚定、伟大的志向,但也是心怀自己的热情和理想,想着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个未来,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南漂,到底是过客,还是归人?
毕业后,被学校的楼管阿姨从宿舍楼赶出来的那一刻,是我开始社会化的一刻。我买了水果带着急的几乎要哭出来的笑脸与阿姨求情,无果后,六月份的天,拖着沉重的两大袋行李无处可去,第一次体会到了我在这所城市里的渺小,找到一家一天只需要45元的青年旅社里,吃着泡面,四处找工作。找到工作后,也租到了合适的房子,总算是送了一口气。房子是与别人合租的,我住小卧室,室友是很会生活的女孩子,很照顾人,我们以姐妹相称,一辆电动车一起上下班,一起买菜做饭,一起逛街谈心,我们称之为这是我们的家,我对着一切都很满意,也很感恩帮助我的人,我也一度以为生活总算是稳定了。作为一个白羊女,我总是积极乐观正能量,尽心做好工作,努力热爱生活,我觉得我可以在这所大城市立足。可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天真,听不懂的方言总是让我参与不到同事们的聊天中,高昂不下跌的房价总是让我望尘莫及,相亲竞技场上的残酷几乎给我贴上了“凤凰女"标签……如此种种的压力,让我有了上述的梦境,突然点醒了我。哪怕我再安慰自己,我每天再正能量满满,这里始终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我的港湾,我难过了要去的地方,依然是那个幽静的小山村,依然是爸爸妈妈的庭院里。不知道,大家在外打拼的时候,是否有遇到和我一样的辛酸,亦或只是我在春天里的伤感而已。
其实一切也都还好,没有那么的绝望,只是偶尔会有些不安。工资自己花是够用的,有了室友朋友的相伴,生活很精彩,前进的道路上,也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可是去年,妈妈突然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远在他乡的我,一点也不能照顾到妈妈,心里的愧疚很是难过,那种想给爸妈更好生活的心愈发急切。妈妈身体康复期情绪总是不稳定,可是又不敢给我打电话打扰我的工作。所以,毕业一年的自己处于一片迷茫中,父母老去的速度远大于我取得成就的速度。今年从春节正月初八回来,到现在没有回去探望过妈妈……平时都是靠繁忙的工作麻痹自己,不去想家中年迈的父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梦啊……就像抖音里火的那句话一样,我多想一觉醒来回到多年前的院子里,还是无忧无虑,还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可是我们长大了,但是没能活成我们小时候喜欢的样子。大城市里,是来不及流泪的,甚至来不及开个小差伤感一下,因为总是要担心下个季度的房租,担心房子还能不能续租。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有名的作家都在讴歌生活,都在赞扬生活,因为,生活啊,总是在磨练着我们,为难着我们,但我们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呀,所以苦的生活里,那些始终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真的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炼的。
南漂后,家是什么?家又在哪里?
爸妈的家,是到了需要我的时候,而我却一事无成。自己的家,自己的另一半又在哪里?此时此刻,到底是过客,还是归人呢?面对生活的迷茫,唯一能做的,就是选定一个目标,努力向前吧,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提升自己,我们总能拨开眼前的云雾,见月明的!
想家了,清明节,我选择回家看望爸爸妈妈,那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有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我的人。“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希望屏幕面前的你,也能常回家看看,也还有机会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