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兵戈永城

兵戈永城

作者: 梁永琦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8:44 被阅读0次

    兵戈永城

    梁永琦

         永城,豫东门户,出入要塞,兵家必争,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取中原必得永城”之说。其连东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优势,在风起云涌的兵戈时代,经历无数战火飞扬,兵临芒砀,马啸沱河等壮烈场面。在这铁马冰河的岁月中令人无限遐想……宋僖公兵陷芒城、梁孝王十万火急、棘壁国妇孺喋血、杜聿明伐树解围……兵家之争,成王败寇。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僖公亲临芒城春游,当时宋国羽翼初丰,欲称霸中原,引起周边国家眼红,尤其是曹国(今山东曹县)、杞国(今河南杞县)、楚国(湖北江苏一带)。时刻寻找时机攻打宋国,借此,削弱它的势力。恰巧,宋僖公离都出游这件事被楚国商人吕行昭获悉,以百金价格卖给楚国。楚国联合曹国、杞国共同出兵宋国。楚军从彭城(今徐州)发兵,一霎时,兵临宋国,包围了芒城。宋僖公被困芒城,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军惊慌失措,来不及从都城(睢阳)调兵,匆忙组织军队抵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之下,城池被破。万分火急,宋僖公被迫带兵逃到砀山东北角的一座山头上,借助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宋僖公坚守阵地。芒城人爱国激情迸发,很快组成义军,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不断袭扰楚军,在山里打游击,弄得楚军洋相百出、狼狈不堪。另一方面,实际上,曹、杞两国只是静观其变,并没出兵。又逢天不断降雨,军饷也补给不上,楚军只得退兵。宋僖公抓住战机,在义军的鼓舞下趁势追杀楚军几十里,楚军大败而归,以后十几年不敢进犯芒城。宋僖公有惊无险算是逃过了一劫,为了不忘此难,该山被命名为僖山。

         斗转星移,汉景帝二年(前155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亲诸王侯,由于不满朝廷消减他们的权力,发动了“七国之乱”。叛军由东南而来,气势逼人,直指京师长安,而梁国是通往长安必经之地。很快叛军就进入梁国境内,五日,彭城失守,三日叛军抵达棘壁国(今永城境内),郡守、太邑、屯长等率兵抵抗。看似粗糙的棘壁国,城门紧闭,按郡守谕:死守,守死。七日叛军没撼动丝毫城池,攻城不下。淄川王刘贤沿淮安直杀而来,叛军重重包围棘壁城。顿时,棘壁城全民皆兵,以逸待劳,以守为攻,只等援军解围。时间一耗就是一个月,最后,城内粮草皆尽,士兵一日仅一餐,屯长总是夜间发饭,熄灯而食……。后来有历史学家考证其实他们这样做是掩盖他们食俘虏肉的残忍事实。孤立无援的棘壁城一月后,城池失守。叛军气急败坏屠城三日,棘壁城妇孺喋血。梁王刘武多次十万火速急报长安,寻求增援,汉景帝授兵与周亚夫,无奈“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周亚夫审时度势,静观其变,拒不出兵,有意消耗梁国兵力。棘壁城内,残阳夕照,血流成河,伏尸百万,哀鸿遍野。然后叛军挥师西去,一边梁王刘武痛哭血书窦太后、汉景帝,跪求将军周亚夫出手相助,挽救危在旦夕的睢阳城!一边在韩安国、张羽、李广等将士拼命卫国,誓死效命,血战睢阳城,抵住了叛军西进,为平叛赢得了历史性转折!在三个月的七国之乱中,棘壁虽遭屠城喋血,但顽抗一月之久,令天下骇然。这场战争之惨烈让梁国隐隐作痛,在生死攸关时刻,棘壁军民食骨而战,以生命为代价对抗非正义势力的顽强品格,恪尽职守,不畏牺牲的忠烈情怀,透过《史记》、《汉书》斑驳的字迹依然挥毫的泼洒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至今熠熠生辉!

            提永城屯兵很快就会想到曹操,二月河说曹操完成他人生第一笔政治业绩应该归功于永城。在永城新桥点将台遗址,依稀想到曹操当时拥兵数万,杀声震天的壮观场面。因为曹操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起起落落、所作所为在传统文化中受到很多诽议,所以提曹操说永城总有许多不通畅的情节,其实,应该正视曹操盗取梁孝王墓“得金十三船”都是用于军费开支,没有丰厚的物质底蕴想完成一项政治任务谈何容易?后来的官渡之战,肥水之战等等战争的背后要有多少物质做铺垫,恐怕曹操本人也说不清,毋容置疑的是曹操发迹于永城,屯兵练兵的事实,史学家供认不韪。兵家之际在于取舍,每次想曹操练兵都令人费解,屯兵数万的坚守对于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是一种怎样的政治谋略?懂得屯兵练兵,为后来争取政治上的资历,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过人之处,后来事实证明曹操能有自己的“话语权”,是与早期屯兵练兵分不开的。这也是最早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雏形。如果我们仍以“奸雄”的历史眼光看曹操,显得我们在曹操大视觉的范围之内何其渺小! 日冷月斜霜露来,尽是赢家数风采。

         时光很快就转到了西柏坡的窑洞上,毛泽东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急电五前委,命抓住战机,解决淮海乃至全国之局,迫在眉睫。蒋委员长专机抵达徐州,临场训令,借“徐蚌之战事,扭转江北之局面”,督战淮海,伺机寻求战局转机。造化弄人,天不作美,紧接着,黄百韬兵败碾庄;黄维被困双堆、南平集;李延年、刘汝朋北援黄维受阻;孙元良、邱清泉南下津浦受挫……情况万分火急。蒋介石下决心改变策略:弃徐州,救黄维,保存实力,以图“固淮守江”。 杜聿明一意西逃,“迂回避战”,坐视黄维兵团被歼。西逃途中大雪粉飞,兵困永城。杜聿明夜观天象,小院内踱步,忽然见院中有一大树,暗想:‘口’中有 ‘木’,乃为 ‘困’,不祥之兆;遂令人伐木。次日再次徘徊,忽然悟道:‘口’中有 ‘人’ 恰是‘囚’!不禁长叹:天要绝我!兵师败绩中仓皇化妆成‘俘虏’,在张老庄被俘。叱咤风云的党国要员实在狼狈,自叹难在永城。邱清泉兵阻永城,不禁问属下,这是哪里。属下说商丘永城。邱清泉心凉半截:商丘,伤‘邱’,真是天杀我也。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风云人物丧命于淮海战火,硝烟弥漫中再也睹不到他昔日风采。蒋家王朝随战争结束很快落幕,偏安于孤岛,隔海相望,英雄无觅,再难图谋大业,抱憾终身。

           回想数千年来,永城这方土地上,硝烟烽火,此起彼伏,一次次都在续写政治家的雄心壮志,到头来成王败寇。走过历史的烟云,阡陌间齐整的庄稼,锄头下几亩田禾,炊烟中幸福人家,归途中几声吆喝,摇篮里妈妈的儿歌,睡梦中奶奶的童话,校园里阵阵书声,国旗下铿锵誓言……恬然宁静与蓝天白云相应和,勤劳淳朴和山河本身相依托,而那一段段荡气回肠、殉国赴难的兵戈往事,久久回荡在永城大地上。 风,是民风,殇,是国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兵戈永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zb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