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热情高涨,除了学习武志红的心理课,还见缝插针阅读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感触颇深,只可惜没有一个二胎来供我学以致用,遗憾啊!
如何运用积极暗示教育孩子?今天读到第三章,里面提到”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陈老举了一个例子,是他对他儿子的一次教育。例子如下:
民国十二年五月十日,我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当毡毯玩。那时候,在我脑筋里就起了许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得着一种经验;还是叫他把棉絮丢掉,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仔细一想,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他好。我就对他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他听了,就跑到房里去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
一件很小的事情,却折射出陈老在教育孩子时丰富的智慧。积极的暗示不是流于形式的”你能行,你一定行”这些纯心灵鸡汤,而应该是具有实操性的方法指导。我从陈老的这段话中看到了许多信息,下面一一列出。
1、客观定性。陈老首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客观定性——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这看起来很残忍,但很有必要,因为孩子的认知很有限,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家长的认知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所以家长首先要明确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定性。
2、权威推断。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仅仅只是定性,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还应该有权威推断——我想你一定不要的——推断孩子的不当行为只是无意偶然为之,而不是有意习惯为之,这就从心理上换位思考,为孩子下一步接受家长的建议做了铺垫。
3、暗示需求。如何引导孩子从不当行为中走出来,需要引导孩子朝着有利于发展的方向思考,于是陈老给出了积极的需求暗示——你要一块干净的——这就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破脏转移到干净上来,让孩子产生对干净的渴望。
4、具体行动。孩子有了渴望,具体怎么做还是不清楚,所以陈老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这个方案简单明确,在孩子承受范围内,所以孩子立刻采取了行动,也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是有效的。
5、重复强调。我注意到,在3和4两句话中,陈老用了两次”干净”这个词语,而在第四句话中,即使把”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换成”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整个语句也是通顺的,但是陈老选择用了两次”干净的”,他强调的这个词,正是他希望这次教育中能引起孩子重视的一个内容,而这种内容也需要运用重复强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综上,我认为积极暗示包括”客观定性——权威推断——暗示需求——具体行动——重复强调”五个环节,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所谓小事不小,无论是做父母还是做老师,我们都应该在小事的处理中运用智慧,注重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对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