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老虎”?
——《“房老虎”》序
几位朋友小聚时,邵明兄交给我这本《“房老虎”》书稿。“房老虎”?有趣。为何取这样一个书名?有首歌《女人是老虎》,房子怎么也成了老虎?解放日报《朝花》版资深编辑持平兄在一旁有点踌躇:“或者将书名改了吧!编审时恐怕通不过。”邵明兄看着我:“能不改吗?能用《“房老虎”》这个书名出版吗?”那眼神里有一种期待。
“好,等我拜读后再商议吧。”我说。小学年代是听到过“房老虎”这个词的,只是没去细究。邵明兄对此在书中诠释:“房老虎”是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内斗
时,互相批斗贴大字报时提出来的,主要指房管所领导和管理员利用权利获取好处的事情,好像要吃人的老虎·····所以形容房管所利用权利获取好处的人就叫
“房老虎”。
《战国策》上说:“夫市之无虎明矣,而三人言成虎”。可见,“老虎”是可以“说”出来的。在文革年代,仗着房管所等平台以权谋私“吃卡要”,这些“潜规则”“微腐败”行径被众口“言成虎”,虽说有点夸张
和“上纲上线”,但也是“虎”由自取,难脱干系。“房老虎”正是那个年代令人侧目却又无奈的一种现象。邵明兄正是通过他熟悉的真实故事,描述了“房老虎”们的种种“吃相”和“腔调”“房老虎”虽“吃相”难看、“腔调”吓人,这个行当,一度却很是热门吃香,甚至于邵明兄自己也陷了进去。
在当了十多年外科医师后,他忽然“调转枪头”去指房地产开发和代理销售。他也想当“房老虎”过把题吗?还是想凭借娴熟的外科手艺对“房老虎”现象“开刀”?抑或是为写本书而“深入虎穴”。···我没问过他
的真实动机。但在拜读本书稿时,能感觉他“与虎为友”的颇为自得,在“房老虎”中混得熟、兜得转、看得透,动笔时自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或朋友的故
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就像我迪个医生交了“房老虎”朋友后,借了不少光,亲戚朋友买房子寻伊拉打个招呼,每平方米打个折一套家电就赚进了,碰到动拆迁打个招呼最起码相差几只米(多拿几万元)··.···就像微信上的段子说的一样:一根稻草侬扎了大白菜上卖大白菜价钿(几分钱),同样一根稻草侬扎了大闸蟹上就结棍了卖大闸蟹的价钿,我交“房老虎”朋友身价也抬高了不少(其实医生在大家眼里地位是很高的,但是那个辰光医生不值铜钿)。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我的朋友中有的人将增配的房子卖脱,有的将房子买进。有的现在还打电话问我到底是买房子还是卖房子,我想侬看了这本书就晓得了,为什么“房老虎”总是领先一步。”
读到作者这段描述,不禁使我想起《女人是老虎》中的那几句歌词:“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同样,作者笔底下的“房老虎”以虎皮做大旗,往往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制度的不健全不规范,为自己家人和亲戚朋友或明或暗地输送利益,“打擦边球”“捣糨糊”。“与虎谋皮”在真老虎那里是断然使不得的;而在“房老虎”这里则是好商量的,“虎皮”
是可以变相谋利的,“房老虎”这才吃香。难怪作者与“房老虎”交上朋友后,感觉“身价也抬高了不少”呢!人们一方面骂“房老虎”,私底下又愿意接近甚至巴结“房老虎”,如果有机会,更乐意自己也披上虎皮当回“房老虎”呢。
这又使我想起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记》里的故事。一个叫派的印度少年与家人遭遇海难,他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00多天,这一兽一人构成了复杂的人性。故事里的老虎,代表着少年派内心深处阴暗面,在生死关头,人也与兽无二;少年派则是代表光明面,善良、智慧、积极向上与危难抗衡。在回到人类文明社会后,老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少年派,历尽痛苦与磨难后,善良与美好的人性终于回归。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紧锣密鼓声中,书中揭露的“房老虎”也像那只孟加拉虎,在穿越了上海房地产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后,头也不回地淡出了舞台。但作者还是将镜头推拉摇移,多角度、多侧面记录“虎踪”“虎影”,并进一步解读由“房老虎”引出的社会众生相:从民国时期犹太人炒房到上海的老中医买房;从上世纪末著名财经记者投资房产到新世纪温州人炒房;从计划经济的福利分房到市场经济房地产开发和“全民炒房”;由房管所捞取好处的“房老虎”到改革开放年代发生房地产腐败的种种真相。为了争房子,夫妻假离婚、家人之间吵得六亲不认······房子像老虎吞噬着不少人的良知。书中的故事讲得诙谐幽默,主题却正儿八经:“房老虎”其实是从某种职业陋习衍变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少人对此痛之、恨之、贬之;却又结交之、“吃香”之、甚至趋炎附势之。在此情形下,房子可以变成“老虎”,也可以让人变成“老虎”,其警示作用发人深省。至于书稿中把那些与房管部门沾边的人员、把一些“有铜钿在上海郊区买下农民宅基地房子”的房产投资者等也称作“房老虎”,或许是戏谑调侃,毕竟有将“虎情”扩大化之嫌,反而有点混淆了“房老虎”的慨念。当然这并不影响《“房老虎”》的主题。
持平兄也觉得““房老虎”书名还是耐人嚼味的。文字气势都很好。使人读了对“房老虎'有了新的了解和感悟”;何况作者自己对书名更是情有独钟,那我们也来
个“三人言成虎”:-邵明兄,说定了,就用《“房老虎”》这个书名吧!
2016年6月
附记
《“房老虎”》一书出版后,邵明兄转来他发在朋友圈的微信:“今日出版社社长沈总为我《“房老虎”》写的序里,提到的电影《少年派》是李安导演获奥斯卡大奖的作品。少年与虎把“房老虎”的书名给圆了,沈总的文学素养堪称大家,在此,再次向沈总表示谢意!
少年与猛加拉虎,能拍成电影获奥斯卡奖,沈总把它与“房老虎”联系起来,不容易。我看了网上少年派的简解,和凤凰网对李安导演的访谈。对少年派有了简
单的了解,沈总有水平。再次谢谢!”
对一则引文如此深入了解,如此善解序者用意,邵明兄就是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