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东西坏了,从不想着换,只会反反复复修。用来用去,还是觉得旧的好。
家里的疫情又反复了,通往村外市集唯一的一条大路,也被土拦上了。村里的防疫措施并不比城里的差,天天“喇叭头子”,吆喝着村民起来做核酸。
姥姥在家憋的难受,即便如此高龄了,也还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又逢集了,姥姥依旧拉出那个年代久远的三轮电动车,浩浩荡荡的就出发了。结果半路被拦下了,又悻悻而归。
听到姥姥电话里抱怨、沮丧的声音,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不禁有些担心。
姥姥家的那个电动三轮车,身形还是蛮庞大的,又很笨重,光用手推出院子外就要花费一些力气。而姥姥如此的高龄,虽然有一些蛮劲儿,但要像以前一样娴熟的驾驭这车子,好像不大现实了。姥姥可能越来越行动不便,也不似从前那样强壮和高大了。在如此“庞然大物”前,稍显的突兀。
而我又担心,那条通往村外集市的大路,每天都车来车往。而且村里开大车往外拉货、跑公路的,也非常多。道路两旁又是田间土沟子,稍不留神儿就容易拐到沟里去。而这条路并不怎么宽阔,也就容得下一辆轿车和一辆三轮车了。
出于安全考虑,一开始我便劝说姥姥尽量别出门了,有啥想吃的,去村里超市买就行了,就在家门口,而且方便。可姥姥一生节省惯了,觉得超市里面的东西太贵,舍不得买,还是要到集市上去。
姥姥说开着这三轮电动车,就当“腿”使,走是走不动了,要不然就哪儿也去不了了。想着,总归要出去的,我就打算给姥姥买一个小巧的电动车,也是三轮的,这样更安全些、也方便。
刚跟姥姥说完这个想法,电话那边就连连制止,“别买哈,俺就骑这个就行”。然后就说起了这辆三轮电动车的历史。是在姥姥六十八岁那年买的,如今已经十六年了。实在不敢相信,已经这么长时间了。
姥姥姥爷刚买车的那个时候,我还有点印象,记不得了。倒推一下时间,原来那时我还在上初二。时间真的好快啊,说出来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数字,一晃儿十多年过去了。
那时钱还比较硬,比较好的电动三轮车也都在三千多块钱。虽然老两口比较节省,但还是买了当时比较好的一款。买回来后,姥爷逢人就骄傲、自豪地说:“俺买的这个,电瓶多么耐用,比一般的还要多出一块电瓶。” 回忆起姥爷姥姥当时的笑容,那时他们是真的开心。
从此这辆“代步工具”,也陪伴了姥姥姥爷很久的时间。姥爷也不用骑他那个二八杠自行车了,姥姥去哪儿也不用再一鼓作气走过去或跑过去。
一个人开,另一个人就坐在车里,刚好好。姥姥经常骑着它,去村公路口迎我,又或载着我去村里转一转,然后去“东屋”。
如今十六过去了,这辆三轮电动车,也已“饱经风霜”。一直觉得它看上去很新,就跟刚买的时候也差不了太多。殊不知,电瓶也换了三个了,车灯也换过了。车轱辘,车胎也换成新的了。按姥姥的话说,“哪里坏,就修哪里”。就这样,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没坏过的。可都被姥姥,又修的完整无缺了。竟然还是很好用~
现在,如果在年轻人眼里,这个时代更新换代这么快,就像换手机一样,坏了就直接再买个新的,何必大费周章呢?
可姥姥就是这样,用久了的东西,不舍得扔,不愿意换。只要还能用,就能一直将就着,也不想再买个新的。我想,新的再好,也永远比不上这个吧。这里面还承载着姥姥和姥爷一起度过的那些年~
乡下的日子,姥姥和姥爷就这样过着简单的生活,即使现在姥爷不在了,姥姥还是如往日一样。过了最初“睹物思人”难受的劲儿,现在就剩平淡了。
既然姥姥不想换,就不换了。如果能用就继续用下去,我知道姥姥对“它”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有一天,像“东屋”一样消失了,她肯定一样会“疼得哄”。
青夏 2022.7.9 22: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