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
心理咨询师“出手” 3分钟 “拐骗” 25个幼儿园大班娃娃

心理咨询师“出手” 3分钟 “拐骗” 25个幼儿园大班娃娃

作者: 晓达亲子情商疗愈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19:36 被阅读37次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

    今天,我作为女儿幼儿园的志愿者妈妈,参与了学校组织的 “防拐骗”模拟演习 活动。

    没错!我演的就是骗子– 拐卖儿童的骗子!

    演习活动开始不到3分钟,我 “三下五除二” 就把大班25个娃娃,顺利带到了幼儿园门口。

    行骗游戏,Game Over !

    是的!您没有听错!

    25个孩子,意味着:一个班27个孩子,只有2个没有被骗,其他人统统都 “欢天喜地” 地被我带走了!

    接下来向大家揭秘一下,我的 “行骗” 过程:

    首先,在去幼儿园之前,我在超市里买了一把“棒棒糖” 。因为不知道被安排到哪个年级去 “行骗” ,我有备无患。

    后来,我被园长安排去“骗” 大班的娃娃。

    游戏规则:把小朋友带到幼儿园门口,即视为“行骗成功”。

    会由园长进行“就地教育”,并由班主任老师领回班级。

    “行骗”开始,Go!

    大班...大班...

    我灵机一动,来到大班室外活动的区域。

    “小朋友,请问‘大二班’ 在哪里呀?”

    “我们是‘大一班’ ,‘大二班’在那里,在那里!”

    首战告捷,获得了小朋友们的热情指点。

    于是,我笑眯眯地向"葡糖架"下正在休息的,‘大二班’ 的娃娃们走去。

    “小朋友们,你们是‘大二班’ 的是吗?”

    “是啊!”“是啊 !”

    “是这样的,你们看,这天马上就要热了。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定制了夏季漂亮的校服,现在已经运到幼儿园门口啦!衣服好多好多!叔叔阿姨都搬不过来了。你们愿不愿意帮我们一下啊!”

    “好啊!可是. . . . . .”

    我见小朋友们心动了,貌似还有一些犹豫,于是再补充了一句:“嘘~~~别告诉你们老师哦,我们都是大班的大宝宝了,是老师的好帮手了,咱们悄悄地去搬,给老师一个惊喜,好不好!”

    “好!”“好!”

    “走,我们一起,悄悄的,给老师一个惊喜!”其中有一个小女生,兴奋地招呼了一声她的伙伴们。

    结果,除了2个有点警惕心的孩子之外,几乎整个班的孩子,都蹦蹦跳跳地跟我走了!

    就这样,我是第一个“行骗” 成功的妈妈,并且被我 “骗到”手的孩子,是最多的!

    活动结束后,我又和其他几位行骗“中班”、“小班”的家长志愿者们聚在一起,交流了各自的 “行骗” 情况。

    通过这样一次生动的演习活动,作为 心理咨询师妈妈,有以下2个方面的 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分享、参考。

    一、3个出乎意料的现象

    01 大孩子,未必难骗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孩子越小,就越好骗,其实未必。

    大班的孩子,他们作为这个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 感觉自己很能,可以干很多事。并且,5、6岁的年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正是一个“自主性” 的发展时期,他们想要挣脱开老师束缚、管教的愿望更为强烈。

    他们会更想要摆脱大人、依靠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从而体验到 “我能行“ 的自我效能感!

    02 开朗活泼的孩子,更易受骗

    在这次的“拐骗”演习活动中,最终大家发现:被成功骗走的,往往是那些生性比较活泼、开朗、不认生、大大方方的孩子。

    平时放学,他们会热情地和老师拜拜、和小朋友们拜拜、和幼儿园门口的保安叔叔拜拜。在遇到“坏人”的时候,他们也更容易与陌生人去搭讪沟通!

    反而是那些小班的、害羞的、胆小的、进幼儿园还要抱着妈妈哭,在教室里整天围着老师转的孩子,反而不容易听陌生人的话。

    并不是说,孩子乐观开朗不好,而是说:那些生性开朗、好交际的孩子,家长更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03 “情感打动”完胜“物质诱惑”

    如今的孩子,家里都很宝贝。

    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带的,“安全教育”时时刻刻挂在嘴边:

    不能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啊!

    不能拿陌生人的玩具啊!

    不能跟陌生人去别的地方玩啊!

    大家更愿意相信:孩子是会被坏人用东西给“勾”走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大家发现:

    这次 “行骗” 成功的案例,“物质引诱”的所占比例较少。更多的,是一些 “情感打动” !

    小朋友,帮忙一起去门口搬东西吧!

    小朋友,我受伤了,能送我去医院吗?

    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

    在遇到这样的请求时,孩子反而是没有抵抗力的!

    二、“拐骗活动”带给我们的思考

    01 “界限感”的培养,安全教育的关键

    结果,是不是感觉有些意外?

    是的!

    孩子的心,是很善良的,他们很愿意帮助别人,他们并不是爸爸妈妈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嘴里的“小气鬼”!

    然而,并不是说: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要去阻止孩子“善良“,而是我们要教会孩子 “界限”。

    我们无法预测,骗子会对我们的孩子说什么,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界限”:

    ● 离开幼儿园,一定要征得老师同意。

    ● 要独自离开,一定要先告诉大人一声。

    我们无法预测,骗子会对我们的孩子做什么,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界限”:

    ● 自己的私密部位,是珍贵的,是不允许任何人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触碰的。

    等等......

    “界限意识” 的培养,是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02  比起物质,孩子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怀”

    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实现了物资丰富,即便家庭并不富裕的,也都不愿亏待了孩子。

    所以,我们的孩子,并不缺少那些:吃的、玩的、用的。

    整场“行骗”,我手中的棒棒糖,一根都没有用掉!

    为什么"帮忙"让孩子如此没有抵抗力?

    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给到孩子“帮忙”的机会了吗?

    你还小!这个不行的。

    别别别,一会儿衣服弄脏了!

    奶奶不需要你帮忙,你自己好好玩、好好学习就行了啊!

    . . . . . .

    这些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没有人知道,当孩子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的 失望与落寞。

    他们一次次地被拒绝,一次次地感受到“我不行“ !

    孩子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周围的生活;

    他们需要慢慢参与到家庭生活、活动中,体验到“我是家庭的一员”,我也能为这个家庭出一份力!

    在这个 “逐步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 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到满满的 “自我效能感”!

    缺什么,就越渴求什么。

    设想,如果孩子们都能在家里获得这种“自我效能感“,他们还会这么渴望在外面获得这样的机会吗?

    03 思考力,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面对骗术越来越高明的骗子:

    有的人,会选择回避:以后啊,陌生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孩子都不要去了,在家里呆着最安全,惹不起,咱躲得起!

    有的人,就会去思考:

    为什么情况会是这样?

    在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都隐藏了哪些我们未知的、没有看见的东西?

    今后,我可以又如何去做?

    这世上,有一样东西,最宝贵,任何人都无法抢走。那就是:始终保持一颗“乐于思考” 的头脑。

    如此,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成就自己的家庭、事业,都不再是什么难事!

    作者:心理咨询师吴晓达

    “鹏菲心理” 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累计咨询时间800小时以上,长期接受督导);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在读;心理专栏作家;长期从事备孕、孕期,及围产期家庭心理咨询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师“出手” 3分钟 “拐骗” 25个幼儿园大班娃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d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