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刚过去,刚好适合复盘。
这个11月,过得很充实了。每天3小时,30天不间断,解锁30本书,写书评超6万字。
做为一枚阅读新人小白,我之前的读书速度不算快,读书的量也不算多。我盘点一下,发现去年一年,纸质书和电子书,加起来读书量也就30本。
但,我的实践证明了,新手小白也是可以短期内迅速解锁每天阅读一本书的。
我就借着盘点的机会与大家分享下我是如何从小白到每天解锁一本书的,主要从心理、时间管理和倦怠期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吧。
1、心理
经过实践,个人觉得最难突破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这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对自我的怀疑,比如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每天读完一本书。
二是对读书的怀疑,比如不相信一天读一本书能有效吸收。
我觉得对个人的怀疑,最好的办法,是多关注优秀的人。看到很多成功的人,分享每天高效读完一本书又完成很多其他工作量时,我内心燃起强烈的欲望:别人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行!主要还是给自己打气吧。
对读书的怀疑,我觉得很多书的内容也是符合二八法则的,即看完20%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本书80%的意思。所以快速阅读加摘要点、关键词,是读中等难度以下的书的必备神器。
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也是挺重要的,就是坡道。你需要找一个坡道,就是省力的方式,慢慢改变以往习惯的方式。
我个人是有次在APP上闲逛,看见一个30天读完30本书的课程,就买下来,跟着读下来的。一方面有音频做讲解,另一方面,我连书单都不用准备,所以在前期省了很多力气。
2、时间管理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里,作者将时间从一维突破为二维,具体方法是将时间专注力放进去当重要指标。
比如一天中早晨的专注力最高,工作效率最高,那就把需要高专注力的工作放在那个时间段来做。
所以很多读书人都是早起读书或者写作的,真的很有科学依据。
我也是利用这一原理,早上比家人早起两个小时,这个时间段可以不被打扰。一个小时用快速阅读法迅速摘关键词和要点,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强迫自己输出。
最开始输出会比较慢,写得比较少,但后来慢慢,越写就会越顺,所以前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尽管写就行,关键词都摘下来了还怕什么。
另一个小时,有半小时,利用这一天中,比较低效工作的时间,或者碎片化的时间,听那个课程的音频,基本上是预习,对书的内容大概有个了解,以确定第二天要在书中摘什么要点。
另外半个小时,用于查缺补漏,有时是写作输出,那天状态不好,没有写完,补上;有时是再读一遍,比如摘这个方面要点的时候看见了另一个角度,就再从另一个角度再快速阅读一遍。
3、倦怠期
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个人都会遇到吧。
我在这30天中,对自己进行了观测,基本在第14-16天,出现了一小波倦怠期,前期的兴奋劲儿过去了,每天读书的枯燥劲儿就上来了。
那时靠给自己拼命灌鸡汤打鸡血续命。行百里者半九十,都被说烂了,然后回头看自己写下的文字,哎呀,13本啦,明天不写,就中断了…看自己的文字,有时候能给自己一点鼓励和支撑。
第二次更猛烈的倦怠期,是26-28天的时候。行百里者半九十,果然半九十了。完成了26本,才走一半。
也可能是因为那几天事情特别多,也可能读的书有点难,总之有各种理由,当时是较第一波倦怠期猛烈多了,身体的感觉都会很明显,我的两个肩膀好像扛着千斤重的担子一样,特别难受,睡觉也得不到休息和缓解。
其实,这应该是心理能量不够了。解决办法是复盘。我就针对自己这段时间的情况做了梳理,最后确定,换一本比较轻松易读的书,既达到练习的目的,也缓解了压力。
以上这些方法,只是个人的一点小见解,微不足道。每个人都是最棒哒,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并坚持,定会日益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