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们接触最多的诗人,除了李白和杜甫,排在第三位的也许就是杨万里。
春天的时候,背他写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初夏来临,他又像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师,抓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好瞬间;盛夏季节,他送朋友到福州上任,又给我们留下西湖的千古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总之,翻翻小学语文课本,总能看到杨万里留下的浅红淡黄,洇出一片又一片风景。到了冬天,杨万里这首《稚子弄冰》也别有风味,里面描写小孩子玩冰的情景,怕是北方的小孩都有的经历。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一起,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写诗很勤奋,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流传下来四千多首。
杨万里的诗里,有很多是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和常见的农村生活,还有一些是写可爱的儿童,比如《闲居初夏午睡起》里,他“闲看儿童捉柳花”,《宿新市徐公店》写了“急走追蝶”的儿童,《稚子弄冰》是写冬天小孩子玩冰的情况。
这是杨万里在常州做官时写的。
那个时候有一个习俗,叫“打春牛”。就是在立春的前一天,老百姓用芦苇啊,纸啊,桑木啊等一些材料,做成牛的形象,由当地的长官拿着鞭子去打这个做好的春牛,打三下之后,再由当地的老百姓接着打,直到把春牛打坏。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是迎春,二是劝农,鼓励春耕。这首《稚子弄冰》就是当地小孩子看完“打春牛”的活动场景之后,自己模仿的情景。
这首诗的标题《稚子弄冰》,稚子,就是幼稚天真的小孩子。这首诗的第一句“稚子金盆脱晓冰”,金盆,就是铜盆。这句诗描写小孩子早晨起来,开始挖取铜盆里结的冰。小孩子把冰块挖出来,他要干什么呢?就是诗歌的第二句“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个“钲”是一种金属乐器,有点像锣一样的乐器。
用彩线把冰穿上,用手拎着,当钲来敲,确实是孩子们干得出来的趣事。
那么敲出来的声音怎么样呢?就是第三句诗所说的“敲成玉磬穿林响”。这里的“磬”,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用玉或者石做的,可以挂在墙上。
这几句诗是说,小孩把冰从铜盆里弄出来,穿上一根彩线,拎在手中当钲来敲,敲的时候冰会发出来像玉磬一样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这悦耳动听的声音穿过树林。
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这里的“玻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玻璃,它是一种天然的玉石,也叫水玉。这句诗是说孩子正敲得高兴呢,突然,冰掉在了地上,碎裂了,发出来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突出“稚子”这一个词语,小孩子活泼好动,全然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一如既往地早起;并且小孩非常有创造力,能够就地取材,把冰当乐器来敲,玩得不亦乐乎。这整首诗的意思就是说——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块被敲碎落地,发出水玉摔碎般的声音。
冬天敲冰当玩具玩,这种事北方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我也玩过。小时候用棍子把屋檐上的冰凌打下来,拿在手中玩,甚至忍不住去吸几口;有时候头天晚上在碗里放大半碗水,水里加点糖,然后把它放在窗外,第二天就结厚厚的冰,弄出来当冰棍吃,有一点甜丝丝的——当然只能吃几口,吃多了要被大人训“不要吃了”。
只是现在,雪下得没有以前大了,冰也结得少了,孩子暂时玩不到了——真的有点怀念从前的大雪和厚厚的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