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青春是否有很多想要实现的事,却逐渐被现实打败?你是否过的不尽人意,却不知道改变的方向?你是否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
如果你有上面的任何一种烦恼,或是只是单纯的喜欢音乐,喜欢摇滚,那么去看看下面这部作品吧。
《摇滚学校》
《摇滚学校》(School of Rock)改编自2003年的同名电影,创作者是写出了《歌剧魅影》《猫》《贝隆夫人》等经典音乐剧的“音乐剧教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摇滚学校》的故事非常简单,是典型的“好莱坞式喜剧”。一直有着摇滚梦的杜威·芬因为在乐队里太抢戏而被开除,穷困潦倒的他只能寄居在好友家,却不断被好友的女友催缴房租。
一次巧合下,他代替好友去了一所私立学校当代课老师,并发现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一心想参加摇滚比赛的他带着孩子们组成了“最萌摇滚乐队”,但这暗藏私心的行为也让孩子们爱上摇滚,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但从故事来说《摇滚学校》确实没什么新意,但只要看过现场表演,你就会理解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摇滚真少年们
永远不要小看孩子的力量。
在《摇滚学校》里,杜威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找到自我,反过来,这群孩子也是给予我们所有人力量的源泉。
不得不说,这部作品的所有小演员都太优秀了。两个半小时的演出里他们全情投入,不仅演技到位,唱功优秀,所有的乐器演奏还都由自己完成。
你总能从这些孩子身上找到曾经的自己。不得不遵守的学校规则,和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想要叛逆却被压抑的心,这都是青春时代的固有烦恼,只是现实中没有杜威这种老师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所以《摇滚学校》中的孩子才如此打动人,因为那是大部分的我们无法触及的热血青春。他们在音乐中找寻自我,与父母和解,闪着光芒,肆意张狂。这份最纯碎的生命力足以震撼所有观众。
谁不曾向往自由
年少时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梦想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暗淡,时间让我们成为“懂事听话”的大人,也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眼底的光。
杜威的好友尽管还喜欢摇滚,但却为了生活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甚至只有在女友不在家时才敢玩一玩摇滚游戏;学校的女校长一丝不苟,不通人情,却很少有人知道她17岁时的摇滚偶像。他们都长成了隐藏情绪的大人,而这其中失去的快乐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还好成人世界里还有杜威这种异类,他将所有人的伪装撕开,带领大家拾起初心。他无所畏惧的自由感不仅带领孩子释放了天性,更让麻木已久的成年人找回激情。这种感觉太妙了,是永远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激荡。有时候我们只是自己给自己上了锁,当抛下一切顾虑,我们才能真正和自己和解。
致所有摇滚爱好者的礼物
据说13岁左右听的音乐会伴随人一辈子,那么对我而言,这就是摇滚。
所以即使《摇滚学校》没有很深刻的内涵,我也依然爱这部作品。它对摇滚爱好者太友好,不管你曾经有没有一个摇滚梦,它都会让你直面那个最初爱上摇滚的瞬间。
Jimi Hendrix、Mick Jagger、AC/DC、Led Zepplin、David Bowie……当这些名字出现在台词中,莫名就有了熟悉感。另外,剧中一句“We are the champion”也与最近正在国内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产生了微妙的连接,让人不禁想要呐喊一句“Rock'n roll is not dead!”
更不用说这部作品燃爆的现场了。尤其是最后摇滚比赛的部分,当全场一起高喊“School of rock”时,仿佛将剧院变成了演唱会,杜威时不时举起的金属礼也让人为之振奋。
这是摇滚的力量,也是能让我永远热泪盈眶的感动。
几个难忘的小梗:
1、翻译真的太皮了,又皮又秀
2、当Summer唱出《Memory》时,杜威捂住了她的嘴说:“这是谁写的歌太难听了”(哈哈哈)
3、孩子们的父母不同意他们参加比赛,生气离场后出现在了观众席的侧台,跟现场观众一起看孩子们的表演,一瞬间有点分不清现实和剧。
4、托米卡的同志父亲们的设定没有改,棒呆!
国内巡演信息
--上海站--
(已结束)
--北京站--
2019年3月22日 - 4月14日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广州站--
2019年4月19日 - 4月28日
广州大剧院
--厦门站--
2019年5月3日 - 5月6日
厦门闽南大戏院
--深圳站--
2019年5月10日 – 5月12日
深圳保利剧院
--南京站--
2019年5月17日 – 5月23日
江苏大剧院
--苏州站--
2019年5月28日 – 6月2日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去看吧!
这波真的不亏!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