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些年接触心理学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
了解我和我孩子的人会说,你已经把孩子养的不错了,这是不是有点矫情了?
心理课上,面对我反思育儿种种遗憾,也曾这样回答:毕竟我们都是在学着做父母,我们那时所做的,已经是最好的了。
后来,看到温尼科特《妈妈的心灵课》一书和精神分析课上,都提到“恰恰好的妈妈”、“六十分妈妈”,也随之释然放下、不再和自己过不去。是啊!用“活在当下”的理念,不念过去,不惧未来,只说当下。
近二年,在家庭教育的学习与思考中,这个问题不断地浮现出来,人们反思和学习不就是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吗?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懵懂做父母时的无知与过错,以便自身更好地成长,也给长大的孩子一个真诚的交代?敞开沟通无论对自己与孩子都是一个疗愈。也因此,我特别能与黛安仑曼斯的《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文中的理念契合。我就想回忆回忆以前养育孩子过程中走过的路,反思反思易地换境有没有更好的养育方法。
(一)孩子,我想多陪你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我会先“听到”他(她)的呼唤 /再及时回应他(她)/哪怕我这边千难万难/哪怕我这边十万火急/因为我可以想办法周旋/而在小小的他(她)眼里/我就是全世界/我回应他(她)时/会蹲下身/认真看着他(她)的小脸/盯着他(她)的眼睛/进而感受他的心/再问问他(她)的需要/如果我回应错误/引得他(她)发脾气/或哇哇大哭/我也不必着急或气恼/因为那是我没听懂他(她)的话/说明我还没有用心/试想/孩子在我腹中孕育十个月/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我还感受不到他(她)的心/听不懂他(她)的话/那我原本就不是一个好妈妈/甚至算不得一个好学生/因为那条神秘的脐带/一端连着我/一端连着小小的他(她)/心与心连接成一个整体/他(她)哭如同我哭/他(她)笑如同我笑/他(她)饿如同我饿/他(她)喜如同我喜……/他(她)有任何需要/就如同我有任何需要/虽然一朝瓜熟蒂落/母子(女)分离/可三百个日夜的互动已成习惯/你若用心去寻/它还在/因为婴儿除了你无人可寻/他(她)在那里等你/你可否因为他(她)已不在你的身体里/就忙着和周围联系/而忽略了那个小小的个体/就这样渐渐地渐渐地/拉远了距离/再失了联系……/长大些他(她)自然会离开你/只是他(她)现在很需要你/需要你听他(她)说/陪他(她)笑/甚至是哭是玩儿/总之小小的他(她)需要你 ……
(二)孩子,也许我那时伤害了你
孩子,静寂的夜晚,闲暇的日子里,我总是想起你小时候的时光……
那年你刚满三岁,我揪心地丢下了你,仅仅是想获得二年的进修学习;
那年你刚满五岁,我就把你送进了小学里,仅仅是自以为是认为我的孩子聪明伶俐;
那年你才六岁,我为了工作早起,不得不寒冬腊月将你拉出暖烘烘的被窝里。仅仅是为了工作,而不得已;
那年你七岁,迷上了足球。我给你买了个小足球,你每天放学在小区踢,节假日走在路上也想踢。也因此,踢烂了邻居玻璃,踢碎了街边柜台。我虽没有打你,想来也支言片语责怪了你,不然,为什么没支持你把足球踢下去?仅仅是,我以为踢足球与学习无益。
那年你还是七岁,和其它孩子一样,迷上动画片,特爱学片中人舞枪弄棍。一次,我回家见你剪烂了我的丝巾做披风,学做超人。我大怒,扬起手真想打你。仅仅是我心疼那块丝巾是我新买的。
那年你八岁……
带着爱和温暖去思考家庭教育。我想,我将继续……
2019.3.27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