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克姆剃刀原则
-
语言与思维
几年前读特德.姜Ted Chiang的《你一生的故事》时,被其娓娓道来的行文叙事方式所吸引。与电影略有不同的是,书中以语言学教授Louise Banks回忆她女儿的一生开始。第二人 称讲述 。她被招募破解七肢桶语,结识她未来女儿的父亲,学会七肢桶(hepatopod)语A和B,同时拥有了七肢桶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能力。其间,她女儿的一生的故事穿插出现。《Arrival》电影里,七肢桶的飞行器降临地球全球震动,Louise临危受命,学习外星语言,以弄清七肢桶降临地球之目的。穿插闪现着她女儿不同时期的画面。
人类怎样与外星人交流呢?故事里的Louise在破译无解时,选择与八肢桶合作,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与其它所有知识。在书中,关于七肢桶文B的描述很抽像,我一直不能够想像。不得不承认在电影里,精彩地呈现出来七肢桶文怎么通过文字表达,尤其是关于同时性的文字的视觉化。如果在空间中,文字拥有三个维度的话, 的确拥有同时表达出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可能吧。
七肢桶们的描述方式是目的论,因此感知是同时性的。即过去与未来同时展现在他们面前,交流与他们而言只是呈现事实。对他们而言,交流与行动时,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亦即在书写/说话之前,他们已经知道自己会说什么,对方会说什么。他们只是去呈现事情发生的过程。
-
向死而生
那么,回到电影中并没有直接表明,但是书中给人最大震憾的画面:她女儿攀岩而死。
由于Louise的际遇,她已经知晓未来,所以她所做的选择,其实是基于确知女儿的早亡以及与丈夫离婚的事实之后。即是,她知道婚姻终将有一天会破裂,依然拥抱了恋情结婚; 确知女儿早年死亡,仍然选择了孩子的出生成长。她难道没有想过用自由去选择或者干涉?还是:其实她的自由意志无法,或者不能,或者自由意志选择不反抗。
这样来看,这也许一个关于选择向死而生的故事吗? 你已经预知了未来,但是一往无前。亦因此,整个电影显得深沉厚重些。
这是可以避免的吗?在书中,Louise说 "我的一生都将浅尝辄止,跟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为这些事件所裹挟。这是无可避免的。"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她所看到未来为假,她无需理会;如果未来为真,她的挣扎只是徒劳,因为挣扎本身也是命定的一部分。
她在书中自问:"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或许,我也应该问自己?
3.结局
电影经过改编,增加了一些好莱坞的通用情节。好在,故事的内核仍在,主题保留。结尾处,Louise拥抱爱情。
不过,我更喜欢书中的结束语:To make love. Make you.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