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从教二十多年,对这句话的体会日益深刻,尤其是在我的教学中注入了心理学这股清流以后。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和长板,学校学习阶段若能体现长板,则为幸事,反之呢?当然很糟糕。
其实短板只是还未被唤醒的生命枝桠,只要去细心呵护,给予阳光、水分、各种营养,它自然就会慢慢长大。虽然依然比别的枝桠弱小,但一定会比原先更为粗壮。
偶然的机遇,我为一群即将衔接体制的孩子们补习文化课,其中还有我最不喜欢最不擅长然而今年暑假开始我又为之探索入迷的数学。
从最讨厌到入迷就有了我独特的心路历程和同理心,与众不同的辅导方法也就应运而生。这些方法并不高明,只是低、低、再低,直到够着孩子短小的枝桠。
然而很多人的生命短板,终结在常规的“应该、不应该”之中,最终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能,曾经的我就是一例。
只是有幸在我生命自由之时,为自己的短板解了扣并一路扶持还断注入养料,于是渐渐枯小的枝桠有了色彩并不断生长粗壮,以至于被外人误认为我这些枝桠原本就是粗壮的。比如绘画,比如玩魔方、数独、华容道等智力游戏,还有现在的数学教学。
生命潜能无限,我已浸润在收获的喜悦之中。
我得到了,自能流传于外。
现在辅导的几个孩子,由于前期没有系统学习,又紧着要在半年后衔接各自年级,所以我只能按照个体生命和思维特点,打破由低而高循序渐进的常规教学法,在他们各自知识断层中来回穿梭盘旋而上。
这期间有很多问题是我以前从未碰到过的,着实考验了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功底。
这段经历的记录,于我是一个新的里程,于家长个性化辅导孩子学习,也有着借鉴作用。
分数乘法要不要颠倒
一涵的数学故事
学分数除法颠倒相乘时,六年级涵突然问我:“乘法要不要颠倒?”
我一楞继尔有些蒙:分数乘法,不是早就会做了吗?
可能不太明确吧,我又跟她细讲了一番。
“懂了”她说。
一周后,学“比”,我看她列式对了,可答案却错了。我让她列出计算过程。天,居然在约分后又硬生生把乘法分子分母颠倒变成了除式。
看来,还是卡在一周前她的困惑里:“老师,乘法要不要颠倒?”
“你是不是内心深处不明白为何分数除法要颠倒相乘?”
她点头:“是的”。
我想了想,还是要从最根本的运算问题开头:除法为啥是乘法的逆运算?
“10÷2= 也可以写成10×1/2 ,我边说边计算两个算式……”
看着不同的算式两个同样的结果,她点头。显然,二三年级知识能让她一目了然。
接着,我让她自己出题,再进行上式那样的乘除换算。
天生某块短板,就需比常人更多的中途链接,不能光靠听,必须要自己动手探索、验证,以一步步在思维中修出一条路。
从怕数学到每天自觉探索数学奥秘,很大程度上,我就是这样为自己大脑一步步修路的,经常是一般人觉得一眼就看穿一步就跨过的思路。
过了会儿,我再去看她,草稿纸上己做了好几道了。
我问:“这下搞懂了吗?”
“懂了”笑容浮上脸颊。
“只要把有些糊涂的题,主动提出来讨论,数学思维终有一天被唤醒。”
鼓励她,也是真实的。
我,一个六十多岁暮年老人尚能如此,何况蒸蒸日上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