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育儿中遇到的最烦恼的事情之一,就是有时候必须要逼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又不能用惩罚,又不能用糖果去诱惑他。但是跟他讲理,他又不听,怎么办呢?
比如我女儿现在三岁多了,已经可以自己刷牙,但又不愿意去刷,让我很是头疼。最后我用了心理学中的四部曲方法,就是:
第一, 接纳她的情绪
第二, 解释她为什么必须去做这件事的原因
第三, 提供人际支持
第四, 提供有限的选择
用了这四步之后,不仅让孩子听话,还能增强她的合作能力。具体怎么做的呢?
首先,照顾到她的情绪,承认刷牙确实不好玩,刷的时候嘴里不太舒服,这样她才能感到被理解。如果硬说“刷牙不是很好玩吗?”,或者,“不就是刷个牙吗,有这么痛苦吗?”“别人家的孩子不都刷得好好的吗?”这就是在否认孩子的情绪了,要知道孩子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否认它会让孩子怀疑自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哪儿出了问题。而且会更加抗拒大人得要求。
所以我这时候我都会好言好语的跟她说,“唉,刷牙是很讨厌,你觉得好烦,对不对?”或者,“哦,你不喜欢刷牙是吧?”这样先把她的情绪稳定好,然后再跟进说,“可是刷牙真的很重要,要是不好好刷牙的话,牙齿会坏的,那样就得看牙医了。”这就是第二步,解释她为什么必须去做这件事的原因。不过现在这么跟她说经常不起作用,因为她对于牙齿坏了看牙医这个事情没有概念。
后来,在一次带她打预防针的时候顺便带她去牙医那看了看,让她看看牙医是怎么工作的,顺便让牙医给她看了看牙齿。果然,牙医对她说“你已经有蛀牙了,要注意哦,不好好刷牙就会牙疼的,就得拔牙了。”这个话的效果就不一样了,牙医那里还有各种各样坏了的牙齿的照片,我女儿确实吓到了,明白自己确实要好好刷牙。
从那以后,我的道理就比较好讲了,我只要说“唉,我也知道刷牙不舒服,可是牙医说了要好好刷牙啊,他说你已经有蛀牙了呢。”这样就可以了,她虽然不情愿,但已经被说动了。
于是我就进入了第三步,提供人际支持。很简单,就是跟她一起刷牙,这样他就知道刷牙不是大人哄小孩的把戏,而是大人同样都要遵守的规则。我们一起拿牙膏、挤牙膏、用被子接水,让她感觉刷牙更像一个游戏,更好接受。
最后是第四步,就是提供有限的选择。“有限”的意思是,不管怎样你都要把牙刷了, 而且是在一定时间内刷完。但除此之外,你可以自己的选择,比如她可以选择是先洗脸再刷牙,还是先刷牙再洗脸,可以选择妈妈陪你刷,还是爸爸陪你刷。而且我在给她买牙膏牙刷的时候也让她参与,家里备两个牙刷、两个牙膏供她选择。这样刷牙的时候我就不会说“快去刷牙!”而是说“今天晚上你想用A牙膏,还是B牙膏?”
给孩子选择,孩子就不会觉得是在被强迫,而是我还是有自由的,可以自己选择。孩子做出选择之后,他也会对这件事情更认同,觉得这个是自己的事了,而不是执行父母命令。当然,这些选择是有限的,终归他还是必须要刷牙。但只要有选择,这件事就不那么讨厌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理性决策能力也会越来越强,非理性的抗拒越来越少。将来也更可能与人好好合作。
这个四部曲的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比如做作业,先理解他不愿意做作业的情绪,再讲如果不做作业学的东西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等等道理,再提供人际支持,陪他做作业,拿本书坐在旁边,跟他一起学习,在他需要的时候帮他一下,做作业过程中所有的选择都是他自己的,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中间要不要休息,休息多久,都由他自己做主,只要不拖得太晚就行。
也许过去我们在要求孩子合作时操之过急,让孩子有了抵抗情绪,没有关系,这个时候更要坚持这四个步骤,即使失败,也可以让孩子看到你的诚意,你尊重他的感受,向他解释原因而不是把这件事强加给他,而且陪他“同甘共苦”,给他一定的选择,这样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善于合作。
生活中很多小事情可以撬动孩子的大能力,不要错过这些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