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说,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辣的,还挑食。学校规定每天在校吃早餐,如果她不给我带辣条,那是一点早餐也不会吃的。其实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什么那个年代的早餐标配是馒头加粥配小菜。但我就特不爱喝粥,馒头更是拒之千里。看着这种寡淡的东西,宁愿饿着,饿着饿着,胃就饿坏了,可疼到床上打滚也不见悔改。
那时候我有个小男神,学习很好,长得也好看,尤其是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眨着的时候就像两只灵动的蝴蝶。每天坐在一起叽叽喳喳。我就跟他吐槽了,吃什么馒头,一点味道都没有。没想到小男神把这事记下了,自己吃了很长时间的馒头。有一天早晨,一脸得意举着馒头跟我说:“我教你怎么把馒头变好吃!”说着咬下一大口,鼓着腮帮子,吧唧吧唧嚼了起来。我很纳闷地看着他,还是一块白馒头啊,看起来也没有加什么东西,还能变魔术不成。他在对面一直嚼,我都看晕了,还没见吞下。终于在一分钟以后,这个傻子把嘴里的馒头咽下去了。他说,这就是秘诀!多嚼一会儿,会发现它很甜。顶个屁用,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依然拒绝吃馒头。小男神叹了口气,得,饿着吧!
很多年后,小男神上交给国家了,几乎再没有见到过,但我每次看见眼睛漂亮的男生,都会想起他。
等上了初中,估计是本身火气重,再加上多年辣条积攒,牙疼突然爆发,且一发不可收拾,间歇性回魂,持续性蔫菜,不打针压不下去,打针一打一星期,可手上的脉还细,如果碰到没有多年经验的护士,不仅牙遭着殃,手也要陪同了,常常是扎进去拔出来,再扎再拔,反复尝试,成了我多年阴影。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倔强终于低下了头,深深体会了几年牙疼的折磨之后,我也终于决定远离辣味。
以为从此对吃没有期待了,却在这时候发现了新天地。这么说吧,有了辣,吃什么都是着急忙慌的辣。没有辣,剩下的反而才是静心体会之下食材本身应有的味道。
就像一条鱼。如果剁下头尾,只片成鱼片腌好,再费更大力气在热油里加以葱姜蒜花椒干红辣椒等等去调一个味,浇灌时滋滋作响,倒很是刺激,可抢人眼的也就是这费了大力的调料了。但如果清蒸,则完全不同,占据更多力气去料理的就是这一条鱼,当它以这种清淡的姿态出现在眼前,本身的鲜美才能更纯粹地被味蕾所欣赏。
吃惯了这样的食物,时间一久,对生活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比起人群熙攘的繁华,待在悠然的小巷,更能提起精神。湿漉漉的季节里,巷子中还有风的气息。吹进房间再吹出来,有的夹杂着陈旧的木头香,有的裹上了孩子刚买的蛋糕味,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在这条巷子里成了我不经意间偷来的故事。
折腾来折腾去,还有物能感受,才得到了心安。声色嗅味俱全,就是真实而生活的气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