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儿
孩子早期教育,父母容易陷入六个误区,以免孩子缺乏责任感
一、不要满足宝宝的所有愿望
宝宝会有很多喜欢的东西,比如很漂亮的衣服、很新奇的玩具、很还吃的食物等等,但是父母必须要满足他吗?不是的,父母也要结合家庭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去满足,不要无节制的满足宝宝,这会让宝宝觉得一切都太过顺利。而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宝宝都不会太珍惜,也不会从中获得乐趣。

二、父母不要替宝宝道歉
有些时候,宝宝做了错事妨碍到或伤害到了别人,比如,把别的小朋友打哭、把别人的衣服弄脏了、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等等。可馨育儿说,父母不要立刻去替代宝宝向别人道歉,这样做宝宝根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并没有感觉到这样做不好。所以,长大以后就没有责任感,也不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有必要吗
当宝宝还是个胎儿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听力,因此才有音乐胎教的方法。所以当宝宝出生后,父母就可以经常对着宝宝说话,给宝宝输送一些有意义的声音,比如读书声、音乐声、对宝宝说话等,这些都能够促进宝宝脑部听觉神经元的敏感度,为宝宝以后顺利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四、你长红脸我唱白脸
在一些书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严父慈母”这个词,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教育孩子的模式,不过这是传统的一种模式,如今是一个讲究科学教养的时代。不过还是有一些父母钟爱这个模式,通常要不是爸爸惩罚宝宝,妈妈说情;要不妈妈惩罚宝宝,爸爸说情。甚至有些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经常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宝宝对父母就会不尊重,并且出现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五、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吗
如今我们都明白,如果父母在宝宝面前发生冲突,在哪里互相指责、吵架,这种氛围就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父母之间的冲突升级时,8个月到2岁之间的宝宝也会变得十分着急和焦虑,而且他们还会懂得要努力阻止父母之间的冲突。2岁以后的宝宝,如果目睹了父母之间或陌生人的争吵之后,很快就会在和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气势汹汹的说话态度和争斗,行为举止也会变得相当粗野。因此,父母要记住不要在任何年龄的宝宝面前争吵。

六、物质奖励好不好
当宝宝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给予一些相应的奖励是没有错的,还会激发宝宝积极主动的态度。然而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是需要一种技巧。一般来说,少用甚至不用物质奖励。如果宝宝养成做什么事情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的习惯,当他做完事情得不到物质奖励,他就会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做。另外,物质奖励虽然给宝宝带来的刺激巨大,能够提高宝宝的积极性,但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产生的危害却是长久的。
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宝宝经常受到物质奖励后,就会对物质奖励产生依赖,以后即便做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也会想要得到物质奖励。因此,父母在提高孩子积极主动性时,还是多用精神奖励的方式,给宝宝精神上的鼓励。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