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竟在阅读中发现了乐趣,实在开心。
对很多不甚了解的问题,我们都带着个人很模糊的猜测,阅读的意义,就是强迫自己对这些模糊的猜测进行思考。
我原本觉得二语习得是受了母语迁移的很大影响,并打算拜读Pienemann的作品,积累论文的资料。因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用中文的思维去翻译句子。但书里的一段话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Because classroom learners may be pushed to produce beyond their current capacity, they will often create utterances by relying on their L1 and "dressing it up" in L2 words. However, this is not transfer as understood here.
原来我所理解的母语迁移并非学生翻译受中文影响这么简单。因为这时候学生并未具备正确翻译的能力,所以只能从已有的母语知识出发,简单地去套用目标语的单词。但母语迁移所讨论的到底是什么?我恐怕还要进一步阅读相关著作才行。
今天去食堂的路上,同事问我,我看你一直在读书?读了书有些什么用啊?(她不是讽刺,是真诚发问。)
我说当时说,你读了就知道了。
现在想想,用处大概就是,一边读一边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又继续阅读去弥补这个不足。不断如此往复的过程吧。
二语习得主要研究以下问题:
1. 二语学习者的初始状态是什么?
2.二语学习者能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么?
3.是否存在二语学习关键期?
4.二语习得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5.显性和隐性学习的分别在二语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6.输入和输出在二语学习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7.是否存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这对对二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8.教学对二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9.习得有什么限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