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我爸不是李刚。
躺在床上看书是一种享受,但是这样享受持续不会很长长,如果是平躺的话,90度的视力对着天花板,看着手机或书,这样的方式,会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如果用枕头靠在床沿边,成35度,这样的姿势相对舒服些,可时间一长,颈部和背部也会不舒服。
如果反复用平躺和斜躺,这两个姿势来回互换去看书的话,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利于知识的消化,所谓的“葛优躺”,就是给自己制造懒惰的机会而已。
最好的方式是:去课桌,或者平时用的书桌办公桌的方式去看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人称简书一哥的彭小六,他说,要想写好文章,首先需要“性冷淡”,我想这是“扯淡”吧,不过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你总不能,一边看毛片,一边在那里写作一边在那里意淫杂念吧!除非你是写小黄书了!
写文章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更是需要一个内心的平静,毕竟理性总比现场的感性要好吧!
它不像作画,或者写生。去年过年回家,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与我邻座的一位小姑娘,在画画,因为相邻,一下子尽收眼底,我就知道她是在画她斜对面的那位大叔,因为无座,大叔是坐在他的行李箱上的,手里夹着烟,嘴里吐着烟雾。
小姑娘认真的画着浑然不知有人在拿他当模特的大叔,一笔一画的画着他的样子,衣着和神态。
直到快要画完,大叔感觉有点异样,毕竟人总有点本能,感觉有人在看他,回头往后看了几回,两次两人目视相对,姑娘和大叔的眼相撞上了,小姑娘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停住了,都有点不好意思,大叔也换了位置,不过我看着小姑娘快画完了,而且画得很好,虽说不完全像,但重点是神态画出来了。
这就是画画的现场捕捉感,跟摄影一样,能把那一瞬间且自然的样子表现出来,那你就厉害了!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每次拍照的时候,哪怕自拍也好,每次刻意对着镜头笑或者不笑,或者统一喊“鞋子”,等照片一出来感觉自己好不自然,当然跟我的颜值有关,就是很上镜嘛!这是无可否认。
后来我想,既然这样,以后照相的话,除了合照有特定需要以外,如果是个人的,朋友亲情的话,全部要连拍抓拍,不用做任何的刻意动作和表情,果然这一方法很奏效,拍出很自然,不别扭,也更真实。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式,自己喜欢就好,没什么绝对的事情,也没什么可能和不可能的事情。
看文章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样,包括写也是,我个人就很喜欢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写作方式,写得很幽默,他去描写一些现象和对话的时候,很多是从侧面和背面的思维去描写,而不是正面,比如说《我不是潘金莲》里主人公经常说的,“我不是潘金莲,我不像潘金莲的那样”,但是没人听,这是正面。
侧面呢,没人听了,她就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说,跟一头牛说,那么刘震云他就是听潘金莲说的一头牛,有时候呢,幽默好玩,有时候幽默的显得苦涩。
还有一个例子是:小时候吃完完饭,很自觉很想的去洗碗,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穷,饭菜里都没什么食用油,不过在洗碗的时候,洗碗水会夹着些许的油浮出来,沾在手上,这时候,粘在在手上的这些油就让人感觉到幸福!
到底呢!我还是反感自己“葛优躺”的去看书,显得自己很闲很懒,感觉思维和思考的速度变慢了,变的得不那么宽阔和长远,如果你们也有我这样的现象和想法,那就不这样吧!共勉在假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