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啦!
开工的第一天,依惯例是全校大会。只是后疫情时代,会议的模式已经改变了,不再全体人员共聚大礼堂,而是设大礼堂主会场,加各校区若干分会场,大家隔位就坐,参与云会议直播。
后疫情时代,提升最快的可以肯定的说是网络的运用。
深入人心,影响千家万户的,那是学校课堂变成网课直播。钉钉,超星,腾讯会议,慕课,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普通老师瞬间转身成网络主播,主播知识。
我曾惊诧于教师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超强。没有人教,他们事先大多是直播界小白,甚至都没听说过那些个直播软件。一份通知下达,大家立马做出回应,迅速摸索直播软件功能,掌握直播技巧。顺顺当当的把线下课堂转到了线上。为了保障线上教学质量,防止网络端另一头的学生划水,教师们可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从学校角度来说,2020,2021年迅速改建报告厅、大礼堂,更新网络带宽,加大服务器建设投入等,以满足时代的变化与要求。我们的主会场+分会场直播会议已经相当成熟。前年各分会场会遇到网络卡顿,黑屏加载中的情况,今年的云会议同步音视频基本顺畅无阻。一个更加有力的例子是世界青年科学家会议:去年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3位诺奖、图灵奖获得者等世界顶尖科学家、118名国内外院士、千余名青年科学家参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会议期间,作为主办地承办方,看不到涌动的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头,采用的便是线上线下结合、境内境外互动的方式进行。
从全国各地办会来看,这两年各地亦多采用线上会议为主。这倒是为我们参会提供了方便。一些原本没有机会参与的会议,现在在家,在办公室,打开会议直播通道,便能看到,听到,大咖们干货满满的讲座内容。若遇到无聊的,可以随意的划水。对于参会的主讲嘉宾来说,免去舟车劳顿,倒也是一件愉快的事。
后疫情时代,虽然减少了线下见面相聚寒暄的机会,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并没有受阻。某种程度上看,我们已经增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依然可以相聚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