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是最后?什么是最好?

作者: 兜兜doudou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00:08 被阅读0次
    啥时是最后?什么是最好?

                                      Photo by Lesley Kendall

    今天听到两句话,有些感悟,想分享给大家。

    1.逆境中看镜子,顺境时看窗外

    这是听罗胖在《罗辑思维》中提到的,乍听起来觉得好像挺新鲜的,有点难懂,其实不然。

    镜子里看的是自己。窗外看的是它物。逆境中常思自己,辨清方向。顺境中也不能迷失了自己,要看周围或者远处是否潜藏着危机。

    用通俗一点的话讲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受用,就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一样,在我们没有信心事情能变好的时候,更能安慰我们的可能是有人比我们更糟。

    在跟旁人聊起这个年纪的焦虑,说起身边有人名校博士在读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乐得逍遥,有位朋友显得特别淡定,他说“再华丽的袍子里面也长满了虱子”,他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啊,我们特别善于安慰自己,看到有人创业,我们说创业如赌博十有九输,市场行情变的这么快,说不定明年他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让我们相信富二代比我们出身好资源多还努力,还不如断定富二代都是游手好闲的败家子。让我们知道有钱的人既有钱健身学习效率还高下一代教育资源还好太残忍,所以我们看新闻某工作狂高管猝死的新闻时会暗自庆幸自己的平庸。

    读书时期我的座右铭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到最好",已此来鼓励自己在众多的题海中保持清醒,不要被一两次的模拟测试所打败。这种好心态是奏效的,至少在最黑暗的时期没有想到放弃过。但是,现在觉得这个命题中最值得推敲的字眼是“最后”和“最好”。

    曾经我们觉得高考是竞争的结束,殊不知那之后划好了领地吹响号角,战争才刚拉开序幕。你可能觉得创业成功就成功了,殊不知守业更难,数据表明,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几年。百年企业如柯达最终都走向终结,初创公司如打车软件Uber最近都丑闻不断风雨飘摇。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曾经站在国家顶层,最终遭遇丑闻接受审判。想想娱乐圈,恐怕是最高薪最令人艳羡的职位,当红炸子鸡片酬可以达到8.9位数,可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各种过气明星到处站台走穴疲于奔命令人唏嘘不已。一辈子那么长,谁也不知道巅峰在哪低谷在哪;一辈子又那么短,可能巨变就发生一个闪念间。有的时候我觉得,能过好一生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运气。最后在哪?最后只能是指每个人同样的终点---死亡。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讨厌一个人,如果你感觉各方面都无法超过他,你可以努力活的比他长,那你这点就足够赢过他。你还在等什么,赶紧运动健身养生去,活的更久点,笑的更好点。

    当然这是笑话,这样较劲一辈子想想就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加入终生学习不断进步的大军。镜子要看,窗外也得看,了解自己不能少,跟上环境也很重要。

    2.稀释

    下午看到一篇写高晓松的专稿,说他暂时不想接太多的节目,怕自己被稀释。看到“稀释”两个字的时候我被击中了。

    自从开通了这个公众号之后,虽然每天只花一小部分的时间,暂时也还没形成选题和确立框架的体系,纯属自己自由发挥,但是仍然觉得有些吃力。毕竟自己经历有限,知识水平有限,而且没有固定的输入(的确很久没有读书了)。我习惯于写自己的一些感悟,但是感悟的形成都属于时间的积累。这样下去,我很快会挥霍掉全部的存货,或者加入大量无关信息(现在已经很多),稀释掉我的输出?

    我记得以前不知道在那本书上面看到过“能量论”(可能是《遇见未知的自己》),原文记不太清楚。大概是说我们平时做的事情大概分两类:一类是创造能量,比如冥想瑜伽睡觉独处等;一类是消耗能量:比如高谈阔论运动聚会等。我们长期做消耗能量的事情,就会觉得很累,需要做其他类型的事情来恢复能量。

    写作是一件消耗脑力的事情,特别当需要苦思冥想的时候,我很担心自己稀释或者透支我的能力。解决办法吗?开源或者节流!增加输入或者减少输出频率。尽量能有高一些质量的东西带给大家。

    周五偷了一小会懒,晚了一些。大家周末愉快,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啥时是最后?什么是最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uh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