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一赞
王守仁论“良知”

王守仁论“良知”

作者: 大龙10 | 来源:发表于2023-06-12 11:34 被阅读0次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ISBN:9787559605825


一、“良知”

  “三纲领”实际上被归结为一条,即:在明明德,这就是心的本性。一切人,无论善恶,从基本上,都同有此心。

  一切人,无论善恶,从基本上,都同有此心。人的自私也不能把本性完全泯灭,往往在人对外界事物的本能反应中表现出来。

  人对事物的第一个反应表明,人内心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非意识是人的本性的表现,王阳明称之为“良知”(就是“对良善的知识”)。

  人所当做的便是服从良知的命令,毫不迟疑地去做。如果人不立即遵照良知的命令去做,而寻找不做的理由,便是在良知上加以增益或减损,这便失去了至善。

  其实人寻找借口不去遵行良知的命令,乃是出于私欲。王守仁则对这个理论赋予了一个Xing而上学的基础。


二、“致良知”

  每个人都有良知,这良知便是人的本心。人凭着良知,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人人按本性说,都是圣人。这便是何以王守仁的学生惯于说“满街都是圣人”。

  他们这样说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成圣。人只要秉着良知去分辨是非,遵行良知的命令,就真的成为圣人了。
  换句话说,人所当做的是遵行良知的命令;用王守仁的话来说,就是“致良知”:这是王守仁哲学的中心思想,他在晚年时反复讲的就是这三个字。

相关文章

  • 读书摘要

    王守仁的“致良知” 王守仁,浙江人,通常称他为“阳明先生”。杰出的哲学家、政治家。他早年信奉程朱。朱熹教导穷理需格...

  • 王守仁教贼“良知”

    王守仁,就是王阳明,是明朝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他精通儒学、道教、佛教,他还会领兵作战。 有一次,他教贼什...

  • 人性

    关于人性,我们老祖宗已经给我们做了结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守仁先生的“良知”以及西方的原罪论。 于是,我...

  • 知行格第305日:拔本塞源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中哲史北大》之“王守仁” 正文: 第三节 唯心主义的伦理学说 “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 ...

  • 教育学今日学习份额21

    王守仁 认为教育的作用是“致良知”,“ 学以去其昏蔽”。认为良知就是天理。教育的作用是去除人欲,恢复本心,即“致良...

  • 如何理解“致良知”?

    致良知是明朝王守仁晚年提出的儒教学说基本范畴。是在《大学》的“致知”与《孟子》的“良知”的基础上提出的。就是不被外...

  • 规范言行,不忘初心,理想与现实等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示例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代中期,王阳明在地方任官时曾经...

  • 王守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王守仁,王明阳………格物...

  • 王守仁

    在这样的体制里,面对质疑、不解、冷嘲热讽,我能做的只有忍耐、忍耐、再忍耐,忍常人之不能忍。 低头做事,砥砺前行。调...

  • 《书正宪扇》心得感悟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书正宪扇》心得感悟 原文 《书正宪扇》王守仁 1525年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守仁论“良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uxydtx.html